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陈志华观世 2025-04-08 10:29:02

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福建舰服役延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藏在它那身钢筋铁骨里——这可不是普通的航母,而是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光这两个全球第一的头衔,就注定了它的服役之路要比别人多走不少弯路。 先从电磁弹射系统说起,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折腾了整整12年才勉强能用,咱福建舰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搞电磁弹射,难度可想而知。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都搞不定,咱们凭啥能行? 要知道咱的技术路线和美国不一样,他们用的是中压交流电,就像用老式变压器驱动超级跑车,损耗大、效率低,弹射400次就出一次故障。 而咱用的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电,直接把电流损耗压到3%以下,能量利用率是美国的4倍。但问题也来了,常规动力航母的发电量毕竟有限,就算咱技术再先进,也得先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福建舰得在不影响航行的前提下,分出足够的电力给电磁弹射器,这就好比一边开着空调一边用微波炉,还得保证冰箱正常运转,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说说动力系统,福建舰用的是8台增压锅炉加4台蒸汽轮机,这套组合放在十年前算是顶尖配置,但放到现在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电磁弹射器每次弹射需要消耗34度电,相当于家用空调开10小时的耗电量,要是连续弹射,对电力系统的压力可想而知。 美国福特级为了支撑电磁弹射,专门设计了全新的核反应堆,发电量是上一代的3倍,咱福建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只能在储能系统上做文章。 咱用的超级电容储能技术,45秒就能充满一次弹射所需的能量,比美国的飞轮储能快3倍,但超级电容的体积和重量也是个大问题,得在有限的舰体空间里塞下足够多的电容,还得保证散热和安全,这活儿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还有舰载机适配的问题,福建舰要搭载歼-15T、歼-35、空警-600等多种机型,每种飞机的重量、起飞速度都不一样,电磁弹射器得能精准调控。 就拿空警-600来说,这玩意儿重达35吨,比美国E-2D预警机重了整整10吨,要是弹射力度不够,飞机根本飞不起来;力度太大,又可能把飞机结构弄坏。 咱的电磁弹射器通过并联式电容设计,能把推力误差控制在0.1%以内,理论上可以同时弹射35吨的预警机和5吨的无人机,但实际测试中还得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参数,确保万无一失。 最让人头疼的是系统整合,福建舰集成了200多项新技术,从动力、电力到电磁弹射、舰载机,每个系统都得完美配合,就像一场交响乐团演出,指挥得让每个乐手都踩准节奏,不能有半点差错。 美国福特级因为系统整合问题,服役后还得花十年时间调试,咱福建舰可不能重蹈覆辙,每次海试 都得把这些系统拉出来遛一遛,看看在极端条件下能不能正常工作。 比如第七次海试,福建舰模拟了水下爆炸冲击,舰体倾斜15度的情况下,电磁弹射器和动力系统还得保持稳定,这种测试换做别的国家,估计连想都不敢想。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技术这么难,为啥不慢慢来? 这就得说说国际形势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航母部署越来越频繁,咱得尽快形成战斗力,福建舰要是能在2025年服役,咱海军就能在远洋和美国掰手腕。 福建舰从2018年开工到现在,已经7年了,比美国福特级少用了一半时间,咱的舾装速度更是惊人,只用了1年就完成,福特级用了4年,这说明咱的造船工业效率很高,但效率高不等于能跳过必要的测试。航母服役前得经过8-9次海试,福建舰才完成7次,还有舰载机夜间起降、实弹演习等科目没测。 这些测试可不是闹着玩的,每次都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得冒着风险,比如抗冲击测试,得在舰体附近引爆18吨TNT当量的炸药,模拟鱼雷攻击,这种测试要是没做好,舰体结构可能会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底,福建舰的服役延迟,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咱要做的事情太难了。 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这头衔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咱不跟美国比速度,咱要的是稳扎稳打,确保每一项技术都能经得起实战检验,等福建舰正式服役的那一天,它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一艘航母,更是中国军工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0 阅读:1
陈志华观世

陈志华观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