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 20 克极为珍贵的蛔蒿种子,并将其均分为 4 份,分别送至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这四个国营农场展开试种工作。 上个世纪基本上每个小孩肚子都或多或少都有蛔虫。 蛔虫病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孩子们经常肚子疼,但因为医疗条件差,也没有对应的药品。 土办法就是喝醋、吃南瓜子,但都不顶用。 虽然蛔虫并不会要命,但是长期下来,孩子营养不良等问题都会出现。 后来听说苏联有一种叫“宝塔糖”的药,专治蛔虫病。 可这药里的关键原料“山道年”得从蛔蒿里提,而蛔蒿只有北极圈那边有。 最终只能找到苏联老大哥帮忙。 1952年,苏联援助了20克蛔蒿种子,虽然只有20克,但却是无数中国孩子治病的希望。 这20克种子被分成了四份,分别送到了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这四个国营农场。 因为四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都不一样,哪里最适合种蛔蒿还需要尝试。 结果呼和浩特的种子被冻死了,大同的土壤太碱,西安的阳光不够,只有潍坊农场的气候、土壤都合适! 潍坊农场赶紧扩大种植,到50年代后期,种植面积都扩大到8640亩,年产蛔蒿花叶近15万公斤,种子也有3100公斤。 这产量不仅满足了国内制药厂的需求,还出口了一部分。 潍坊农场顿时在全国红极一时,就连公安局的警员都派出人手,来保护农场的安全。 有了蛔蒿,就能提取“山道年”做宝塔糖。孩子们,再也不怕吃打虫药了。 可随着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把援助的设备全部撤走。 咱们自己研究设备,产量一时间上不去。 再加上新的、效果更好的打虫药出现,宝塔糖就慢慢被淘汰。 1985年,蛔蒿在咱们国家就绝种了,想种还要从俄罗斯进口种子。 这20克蛔蒿种子虽然小,可见证了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再到后来的创新淘汰,这过程不容易。
195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20克极为珍贵的蛔蒿种子,并将其均分为4份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4-08 11:36: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