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不喜欢某些人以偏概全观点。说赵丽颖最近电影角色同质化严重,简单将赵丽颖前几个银幕角色跟《向阳花》里的高月香定义为苦情角色。
首先说同质化严重本就失实,从赵丽颖这几部大银幕角色看,在我看来这不是苦情,也并不同质化,她们代表的才是现实题材乃至现实本身,女性所处的多样处境。从《第二十条》里现代社会里被欺压的良善女性,到《浴火之路》里失去孩子的愤怒母亲,再到《乔妍的心事》里敏感又坚定的女明星,以及《向阳花》里出狱开始新生的高月香。从人物设定到内心的动态刻画,这几个角色就是完全不同的。
非要说相同,可能就是她们都是赵丽颖演绎的现实主义电影里女性的境遇。被捆绑,被压迫,被审视的女性现状。但哪怕如此,赵丽颖的表演却足够有辨识度将几位角色区分开来,从表演路径到样态,再跟人物特质跟行为举止。虽然都是现实题材里的女性,但赵丽颖交给我们的却不是一个赵丽颖,而是四个属于角色的故事与人生。
至于说赵丽颖总演苦情角色,包括《向阳花》里的高月香,我同样不认同。但我看苦情跟处境是有很大差别的。苦情强调的是什么?是一种强戏剧性的设计,强调编剧刻意为之,通过让女性角色处身于欺压、危险跟破碎之中,通过眼泪跟施虐而达到催化观众情绪的效果。不遵循逻辑性,为了让观众哭而设计的悬置的,违背常理的苦情人物。
但赵丽颖的几个女性角色,尤其是《向阳花》里的高月香,她代表的并不是苦情而是女性处境。首先你看高月香矫情了吗?你看高月香整天哭诉了吗?你看她受委屈选择沉默了吗?并没有,高月香虽然是底层人物,面临步履维艰的生活考验。但是她始终是刚硬的,勇猛的姿态,卖力赚钱向生活还击。再者角色不是悬浮的,为赚观众眼泪而存在的,她不是以达成让观众感动落泪的目的而设计的。她代表的是银幕上很少见的,女性从监狱里出来后,如何自强自立,生猛撕开一道口子的女性无畏与追求。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而是去观看去感受,去根据人物际遇与生逢来理解角色。同样就像我之前说的,不是赵丽颖非要现实题材,是这个类型能够驾驭的女性演员真的有限,而赵丽颖从角色完成度到破圈的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她就是当下行业这个类型片的最优选择之一。况且,在明知道现实题材女性角色演绎有难度,难区分的情况下,赵丽颖依然选择了演绎这些女性的生逢,赋予了独属于她们自己的人生,已然是值得尊重、值得肯定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