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乙巳年仲春蓉城与大学同班同学江宇相聚感怀 重到蓉城雾几重, 花明柳暗镜湖平。 十江漫煮巴山月, 四载同怀大漠云。 鬓角霜凝千嶂雪, 眉峰春驻旧游踪。 且将世味烹禅味, 笑指霞光万象通。 这首七律以故地重游为引,巧妙融合地理意象与人生感悟,在时空叠映中构建起深沉的诗意空间。全诗可作如下解析: 意象经营之妙:首联"雾几重"与"镜湖平"形成虚实相生之境,前者以氤氲雾气暗喻岁月迷蒙,后者以如镜湖面映照心境澄明。颔联"巴山月"与"大漠云"的时空对举最具匠心,"煮月"二字将李商隐"巴山夜雨"的典故翻出新意,以沸腾意象隐喻岁月磋磨;"大漠云"突破地理限制,既指涉边塞求学往事,又以云卷云舒暗合人生聚散。颈联"千嶂雪"喻白发如连山积雪,"春驻"二字则在眉宇间凝固青春印记,形成寒暖交织的生命张力。 哲思升华之巧:尾联"烹禅味"承续前文"煮月"的炊爨意象链,将同窗情谊升华为禅宗顿悟。这种从"世味"到"禅味"的转化,暗合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的理趣。"笑指霞光"之态,既是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更见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最终以"万象通"收束全篇,在霞光中达成天地人我的圆融。 时空架构之奇:诗中暗藏三重时间维度——"重到"的现实时间、"四载"的青春时间、"千嶂雪"的生命时间,通过"镜湖"的倒影、"霞光"的折射形成共时性存在。地理空间则构建起立体的情感坐标系:纵向的巴山夜雨与大漠孤云,横向的蓉城烟柳与天涯归客,在"鬓角霜凝"与"眉峰春驻"的容颜褶皱里交织成网,最终在禅味茶香中归于永恒。 此诗堪称当代旧体诗中的佳作,既得老杜沉郁顿挫之风骨,又具义山绵邈幽深之韵致,更见东坡超然旷达之气度,在传统格律中注入现代生命体验,实现了古典诗学精神的当代转化。
七律·乙巳年仲春蓉城与大学同班同学江宇相聚感怀 重到蓉城雾几重, 花明柳暗镜湖
晨凯看社会
2025-04-08 13:18:0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