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物宛如被迷雾笼罩的神秘岛屿,青楼便是其中之一。提及青楼,人们总会联想到风花雪月、纸醉金迷,而老鸨,更是青楼故事里不可或缺又饱受争议的角色。但你可曾想过,这青楼与老鸨之间,竟与一种看似毫不相干的鸟类——鸨,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鸨,这种在古代常见而如今稀少的鸟类,在民间被唤作地鵏。它本是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一员,却不知怎的,与青楼这一特殊场所扯上了关系,还被赋予了老鸨的特殊称谓。 追溯青楼的起源,要从春秋时期的齐国说起。那时的国相管仲,在宫中设“女闾七百”,将大量女性奴隶安置其中,以国家名义开设妓院,开启了官妓制度的先河。管仲此举,并非仅为满足私欲,而是有着“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的现实考量。自此,官妓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越王勾践将有过失的寡妇作为妓女,到南齐废帝萧昭业在后堂夜夜笙歌,官妓的身影在史书中屡见不鲜。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朝中期,社会经济繁荣,妓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官方的教坊、乐营等机构,负责管理官妓的衣食住行、日常训练以及对外营业。然而,随着奴隶制的逐渐废除,妓女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民间私营妓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青楼便应运而生。 青楼,这个自唐宋以后逐渐成为民间妓院代名词的场所,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而在青楼之中,老鸨则是那个掌控一切的关键人物。老鸨,在古代指开办青楼的老板娘,后来泛指青楼妓女的管理者。她们既要善于营销,向嫖客推荐讨其欢心的妓女;又要懂得管理,负责培训妓女,监督她们的日常行为;更要擅长交际,巧妙处理和利用各种嫖客的社会关系,以维持青楼的长盛不衰。 那么,老鸨这个称呼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呢?它与鸨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当代农史专家游修龄指出,老鸨这个称呼出现在宋朝之后,盛行于明清之间。而最早将鸨和妓女联系在一起的记载,始见于明代臧懋循选编的《元曲选》文集中《丹丘先生论曲》一文,其中描述“妓女之老者曰鸨”。 为何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原来,当时民间普遍认为鸨这种鸟只有雌鸟而无雄鸟,所以才会和其他鸟类任意交配,其水性杨花的表现类似于妓女的人尽可夫。而且,鸨在求偶时,会张开翅膀向前扇动,拱起臀部不停扭动,动作较为夸张和魅惑,这更让人们坚信了这种荒谬的认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鸨和鹤、雁一样,都属于季节性候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方草原地带。它们一般能够长到20斤以上,比鹤和雁要更重一些,所以飞行本领远不如鹤和雁。鸨一次飞行只能坚持几分钟,然后就会回到地面,因此它不仅飞不高,而且也飞不远。这也就是鸨在千百年前遍及地表,千百年后却鲜见踪迹的根本原因。 鸨并非是人们传说的“淫鸟”,它和其他鸟类的交配频率相差无几。只是因为鸨不善于飞翔,其交配行为往往在地面进行,容易被人所观察到,所以给人们留下了它喜欢交配的固化印象。而且,鸨其实也是有雌雄之分的,但雄鸟在交配之后会很快离开雌鸟,给人们造成了鸨没有雄鸟的错觉。 每年4—5月间的春末夏初之际,是鸨的繁殖期。雄鸨和雌鸨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发生短暂的交集。雄鸨会聚集在一起,不停地拍打翅膀,扭动身体,翘起臀部来吸引雌鸨,而雌鸨也会作出类似的动作予以回应。在整个发情期间,雄鸨每天都会维持这种状态多达5—7次,而它每一次与雌鸨的交配时间仅为10分钟左右。交配完毕之后,雄鸨便开始离开雌鸨,寻找下一个新的目标。但其实,当雌鸨在草丛中完成挖坑、筑巢、产卵之后,过了发情期的雄鸨也会回来,帮助每一个交配对象完成孵化工作。 直到2014年,鸨在求偶期间的张扬行为,最终基于西班牙动物学家的科学研究得以揭秘。原来,鸨有这样一种“以毒攻毒”的生活习惯:它们会经常食用含有毒素的斑螯类昆虫,比如蜈蚣。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这些昆虫体内的毒素,来毒死自己体内的寄生虫,从而避免在交配时将寄生虫传递给对方。它们在求偶时翘起臀部的原因正在于此,是想让伴侣检验自己臀部生殖道的健康状况。 至此,一切谜底皆已解开。鸨既不是交配行为的热衷者,也不是过于张扬的舞蹈者,而且也有雌雄之分。将鸨看成是淫鸟,比作青楼的老板娘,实在是一种以讹传讹的民间错误认知。然而,这荒诞的渊源却已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青楼文化中一段独特而又令人深思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