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给美国当部长的朱棣文,在50岁回到苏州后称自己是完全的中国人,看到家乡

清风徐来舞 2025-04-08 14:36:35

27年前,给美国当部长的朱棣文,在50岁回到苏州后称自己是完全的中国人,看到家乡发展的这么好,他也很开心。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踏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这位50岁的华裔科学家,手握着国际科学界最高荣誉,却在飞机舷窗前难掩忐忑。 原来,这是朱棣文人生第一次回到祖辈生活的江苏太仓。 当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时,迎接他的是锣鼓喧天的乡亲们和写满“欢迎回家”的横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握朱棣文的手,用方言亲切地说道:“你和你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朱棣文虽然听不懂,但他瞬间红了眼眶。 在太仓城厢镇的老宅里,朱棣文抚摸着已经斑驳的砖墙,凝视着墙壁上刻着的“耕读传家”祖训。 在这座建于清末的老宅院中,曾经走出过朱家三代留学生。 祖父朱筑岩将子女送往日本、美国深造,父亲朱汝瑾从清华赴麻省理工,成为化工领域的翘楚,而他自己,更是家族中首位诺贝尔奖得主。 少年时期的朱棣文成绩平平,曾经被老师评价“不如哥哥聪明”,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还拒学了两个月。 但好在朱家父母的开明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烧坏餐桌的化学实验没有被责骂,卧室堆满的零件模型也被默许保留。 朱棣文的命运转折开始于贝尔实验室...... 在面对“如何捕捉高速原子”的世界难题,朱棣文从冬日结冰的植物中获得了灵感,开创了激光冷却原子技术,最终一举斩获1997年的诺贝尔奖。 在领奖台上,朱棣文幽默回应家族压力:“得奖后,我终于和兄弟们‘打平’了。” 要知道,朱棣文开创的这项技术不仅推动了量子计算的发展,更让他成为美国首位华裔能源部长, 他坚称:“我是美国人,但更是完全的中国人。” 对此,朱棣文的多重身份也时常引发讨论,特别是在他出任能源部长期间,即使他每周工作七十个小时推动中美新能源合作,但仍然被美国媒体质疑“忠诚度”。 面对质疑,朱棣文坦然回应:“科学是全球的,但我的价值观源自中国。” 所以一直以来,朱棣文的人生时常引发了两极评价,美国保守派指责他“身份暧昧”,而中国网民赞他为“华人之光”。 可无论如何,朱棣文始终淡然:“身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推动中美合作,因为地球的未来 需要共同答案。” 其中,更折射出了朱家在于家族教育方面的传承。 朱家三代人跨越了三个世纪,从清末私塾到常春藤名校,变的是求学之地,不变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家训。 朱棣文的小学捐赠、清华演讲、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落叶归根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化认同。”从太仓老宅到白宫办公室,他始终带着祖辈的期许,以科学造福人类,以血脉连接文明。 信息来源:朱棣文访问天津大学:踏上外祖父曾经的讲台(2)——中国侨网

0 阅读:653

评论列表

宏矿陈简简单单

宏矿陈简简单单

4
2025-04-09 10:59

国之悲哀

逸豪

逸豪

4
2025-04-08 17:27

朱汝瑾,1940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只能说清华在40年就开始给美国输送人才

大阳 回复 04-08 21:57
清华前身就是留美预科班,清朝时就给美国输送人才。

逸豪 回复 大阳 04-10 22:25
知道,看到鼓吹就烦

清风徐来舞

清风徐来舞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