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行,要换身正装。张桂梅尴尬一笑说“没有”。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当张桂梅再次以党代表的身份踏入会场时,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使命感。从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到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再到荣获"七一勋章"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 在接受采访时,张桂梅表示,能够作为党代表参加党的二十大,聆听党中央的声音,这是她无上的光荣。同时,她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她要把大会的精神带回山区,与当地的党员一起,继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用知识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帮助她们走出大山,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回望来时路,张桂梅深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众多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华坪女高的师生秉承"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书写着感人的奋斗故事。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面旗帜,为家庭贫困的女孩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桂梅常说,学生们不仅是她的牵挂,更是她的力量源泉。她至今仍记得,有一年,一位已从军多年的毕业生专程返校看望师妹。告别时,师妹们对学姐说:"你放心吧,我们将来也要参军报国,去守护祖国的平安!"那一刻,张桂梅的眼眶湿润了。她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学生们正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华坪女高的精神,用青春和汗水回报着党和人民的培养。 尽管华坪女高的教学模式曾一度受到质疑,但事实证明,张桂梅的教育是成功的。几千名毕业生走出大山,考入大学深造,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更可贵的是,她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都选择了人民警察、白衣天使、人民教师等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她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 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行,要换身正装。张桂梅尴尬一笑说“没有”。 是的,长期以来,张桂梅把钱都用在了学校和学生身上。她的满腔热忱,她的无私大爱,她的敢于担当,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1996年,怀揣教育梦想的张桂梅,主动申请到云南省华坪县任教。那时的华坪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教育条件落后。当张桂梅走访学生家庭时,她发现许多女孩因为家庭贫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要是有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就好了。"张桂梅暗暗地想。 从那时起,创办一所公办免费女校的念头,在张桂梅心中扎下了根。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她省吃俭用,四处奔走。然而,办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单凭个人之力难以为继。就在张桂梅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契机出现了。 2007年,张桂梅作为党代表,参加了党的十七大。在大会发言中,她向党和国家诉说了自己创办免费女高的梦想。张桂梅的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的关注和共鸣。次年,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立,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 学校建立之初,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基础薄弱……一个个难题摆在张桂梅面前。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反差,许多教师选择离开。张桂梅没有气馁,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身上。 她发现,留下的8位教师中,有6位是共产党员。于是,张桂梅召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一起唱红歌,用党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家走下去。"有党组织的引领,有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在张桂梅的感召下,留下的教师们勠力同心,慢慢地带动了学生,一起高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红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这是张桂梅后来总结出的华坪女高办学特色。为了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考上大学,华坪女高施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学生的一日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清晨5点,张桂梅的"小喇叭"准时把学生们叫醒;深夜,她在教室里巡视,等到最后一名学生走出教室,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就这样日复一日,张桂梅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一批批女孩走出大山,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4-08 15:53: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