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为什么会把幼崽踢出窝?一位6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掉下窝的燕子千万不要用手捡,因为幼燕一旦沾染了陌生的气息,就会被其他燕子排斥、驱逐,甚至直接啄死。 小嘴一抹亮黄,“尾翼”酷似剪刀,春寒料峭时节,准时“报到”,狂风大作时低飞盘旋,这种黑色的“残影”便是燕子! 燕子被视为“吉祥鸟”,象征着好运和福气满满,若是谁家房檐出现一个“泥巴糊”的巢穴,不要怀疑,那可不是马蜂窝,而是燕子巢。 燕子品种繁多,但最常见的当属家燕和金腰燕,汉字当中的“燕”,便特指家燕。 家燕腰部是粟红色,腹部则呈现乳白色,其余部分则多为黑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不一样的光泽,颇像五彩斑斓的黑。 每年的4月,正是春意盎然、温度适宜、百花开放的季节,对于燕子而言,也是最合适的繁殖季。 从4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到7月份,在此期间,燕子就会开始产卵,燕子体型小,但繁殖能力却很强悍,最多的时候可以排出6枚卵。 产卵后,燕子便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孵化!那些燕子蛋在经过长久的孵化之后,一个两个破壳而出,露出小小的脑袋、尖尖的嘴巴,随后张开嘴巴,嗷嗷待哺。 燕子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昆虫,因此,燕子又被戏称为“昆虫终结者”,见到昆虫,燕子便走不动道;见到燕子,昆虫便必死无疑。 燕子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蚊子、苍蝇,一只燕子每天可以捕获400-500只昆虫,若是到了繁殖季节,燕子的捕猎能力更加强悍,一对小燕子夫妻一个夏季就能捕杀25万只以上害虫。 燕子消灭昆虫,又被人类视为益鸟,相较于麻雀等鸟类,燕子明显更受普通群众欢迎。 燕子孵化出小燕子后,小燕子的食物也是各种各样的昆虫,只是在燕子群当中,却有十分奇怪的一点:燕子幼崽经常会出现在地面上。 对此,人们很是好奇,心中有了新的猜测,莫非是燕子故意将幼崽踹出窝的? 实际上,这也是分情况的,有时候是燕子母亲主动将孩子踢出去、有时候,则是生存压力、或者是意外。 燕子幼崽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受到鸟螨虫、吸血蝇蛆等寄生虫的攻击,导致身体虚弱,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一命呜呼。 这种情况下,母燕发现不对劲之后,就会立刻做出取舍,忍痛割爱,将被寄生虫占据的燕子幼崽踹出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燕子幼崽被感染。 生存压力在燕子群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食物稀缺的时候,一些较为瘦弱的燕子幼崽就会成为被排斥、欺负的对象。 一些较为强势的燕子幼崽很可能会因为食物稀缺,将自己较为弱小的同伴赶出去,这也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确保自己不会被饿肚子。 至于意外,就更好解释了,燕子窝比较小,燕子的繁殖能力又比较强悍,有时候,小小的燕子窝根本装不下那么多燕子幼崽,它们彼此之间挤来挤去,就很可能被挤出窝,掉到地上。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燕子喜欢在一些人家中建筑巢穴,房檐处的角落,很可能成为燕子的安身之所。 也是因此,经常会有人遇到燕子幼崽掉在地面上,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出于善良、好心,主动将燕子幼崽捡起来,这一个好心的举动很可能让燕子幼崽彻底失去家园,这是为何? 燕子的性格十分警惕,就如它搭建窝一样,必须选择和谐、静谧、没有危险的环境。 若是人类在看到燕子幼崽后,主动将其捡起来,在借助一定的工具将燕子幼崽送回窝,那这燕子幼崽面临的命运很可能是死路一条。 原因就在于,燕子幼崽身上沾染了陌生人的气味儿,母燕以及其他燕子幼崽对这种气味十分敏感,并且十分排斥。 严重的情况下,这只被挤下来又被重新送回燕子窝的燕子幼崽会遭到一众燕子的驱逐,有时候会直接被啄死。 再遇到小燕子时,切记,不要送它们“回家”,给它们提供一个“临时家”,妥善照顾更好,后续再帮助它们重回大自然即可! 信息来源:《母亲说,燕子不入愁门屋》上观新闻
1959年,一新疆少年在沙漠中看到一只濒死的骆驼,他当即将自己仅剩不多的水给骆驼
【4评论】【9点赞】
用户10xxx54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