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出名后,一个女孩找到他说:你和你的妻子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跟她离婚吧,我来做你的红颜知己!莫言回了一句话,就让女孩哑口无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山东高密乡的土路上常有个瘦小的身影背着竹筐捡柴火。这个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孩子叫管谟业,打小就懂得饿肚子的滋味。 村里人说他命硬,两岁掉进粪坑都没淹死,捞出来冲干净照样活蹦乱跳。平安庄的土坯房里,油灯下总趴着个小脑袋,翻烂了从各家各户借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后来连生产队会计的《新华字典》都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十六岁那年,管谟业揣着母亲连夜烙的玉米饼子进了县棉花加工厂。在这里,他遇见了改变一生的姑娘。杜勤兰是车间里最灵巧的女工,虽然只念过两年书,却能剪出活灵活现的窗花。 小伙子给厂里写黑板报,白灰墙上整整齐齐抄着"抓革命促生产",角落里偷偷画朵棉花,花瓣上藏着姑娘名字的缩写。 1976年冬天,管谟业穿上绿军装要去黄县当兵。 临行前大雪封门,他踩着咯吱作响的雪地找到杜勤兰。两人在棉垛后头冻得直哆嗦,小伙子憋红了脸才挤出一句:"等我回来吃饺子。"部队大院里的莫言——这个笔名后来震动了世界文坛——开始趴在弹药箱上写作,退稿信攒了半麻袋。而千里之外的高密乡下,杜勤兰把识字本摊在灶台上,照着报纸描摹"莫言"两个字。 1981年发表在《莲池》杂志的《春夜雨霏霏》,让莫言领到了十八块稿费。 他跑到县城邮局汇给妻子十五块,剩下三块买了包高粱饴糖。彼时女儿笑笑刚出生,杜勤兰坐月子喝的鸡蛋汤都是找邻居借的。莫言在信里画了个戴眼镜的书生抱着娃娃,杜勤兰回信画了只母鸡下蛋——这是他们特有的"图文家书"。 随着《红高粱》被张艺谋搬上银幕,莫言的名字像野火般烧遍中国。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庆功宴上,他兜里揣着妻子织的毛线手套。有女记者问他:你和你的妻子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跟她离婚吧,我来做你的红颜知己! 莫言只回了一句:我与我爱人的是灵魂上的契合,跟我的地位和成就无关。 九十年代初《丰乳肥臀》引发争议时,杜勤兰把攒了半辈子的银镯子当了,陪丈夫去北京租了间地下室。 房东老太太见他们顿顿吃挂面,送来自家腌的萝卜干。后来这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在答谢词里特别提到:"感谢萝卜干教会我生活的本味。"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前夜,斯德哥尔摩的酒店套房里,莫言对着镜子练习系领带。视频电话里,杜勤兰在山东老家的炕头上笑:"你系反了,活像生产队里绑稻草人。" 第二天站在领奖台上,他摸着端正的领结,想起三十年前婚礼上那根用红绸子代替的领带。 有个段子在文坛流传甚广:某天莫言家来了位时髦女编辑,看见杜勤兰在院子里喂鸡,脱口说了句"您家保姆真勤快"。 正在葡萄架下改稿的莫言放下钢笔,指着自己说:"她才是我老板,管着五十亩文字庄稼呢。"这话后来被写进《晚熟的人》,成了书中人物蓝脸的原型故事。 如今走进莫言文学馆,玻璃柜里陈列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除了手稿还有简笔画:穿军装的小人儿扛着锄头,扎麻花辫的姑娘挎着竹篮。 工作人员说,这是莫言夫妇早年通信的复原品。当年那些用图画代替文字的信件,如今成了比任何奖杯都珍贵的见证。 高密东北乡的玉米地依然年年丰收,只是当年的棉花厂早变成了文化广场。广场东头立着块石碑,刻着莫言写给家乡的诗:"土里刨食的乡亲教我认得人间字,灶前烧火的妻女让我读懂世上情。" 每到黄昏,总能看到白发苍苍的杜勤兰挽着丈夫散步,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伸进那片滋养了《红高粱》的黑土地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中国网资讯——莫言出名后,一位女孩找到他,我比你老婆更适合你,你离了娶我吧,莫言回了一句话便让女孩哑口无言 2023.6.19)
莫言出名后,一个女孩找到他说:你和你的妻子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跟她离婚吧,我
花开富贵坊
2025-04-08 16:13:43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