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陕西咸阳农民老高锄地时,无意中挖出一匹52斤重的大金马,他见四下无人,就地掩埋,而这一发现揭开了2000多年前的一段秘史! 1981年,陕西咸阳农民老高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哪想到锄下去“咣”一声,挖出一匹52斤重的大金马。金光闪闪的马头露出来,他吓了一跳,四下无人,赶紧埋回去,想当没事发生。可这掩埋的一锹土,藏不住2000多年前的秘密。 1981年5月1日,陕西咸阳兴平县豆马村的农民高军田,也就是村里人喊的“老高”,和平常一样去自家田里干活。这块地就在汉武帝茂陵边上,地下老有些古董玩意儿蹦出来,像陶片、铜钱啥的,老高见多了,也没当回事。那天早上,他抡起锄头翻地,打算春耕。突然锄头撞上个硬家伙,震得手发麻。他蹲下扒拉开土一看,嘿,一个金灿灿的马头露出来了,阳光下晃眼得很。老高心里咯噔一下,瞅瞅没人,赶紧把土盖回去,继续干活。 可这事儿哪能真当没发生?那匹金马的影子在他脑子里转了一上午,回家跟老婆一说,老婆脸都白了。前阵子乡里刚宣传过文物保护法,挖到老物件得交上去,不然麻烦大了。老高纠结了一宿,第二天还是跑去县文化馆说了这事儿。文化馆的人一听,立马炸了锅,组织了20多号专家和工人,直奔豆马村。老高领着他们到地里,专家们小心挖开土,很快整匹马出来了——62厘米高,76厘米长,52斤重,金光闪闪,造型跟活马似的,昂头挺胸,尾巴微翘,连嘴里六颗牙都看得清。 这还不算完,考古队接连挖了半个月,又掏出236件东西,像鎏金香炉、铜暖炉啥的,好多上面还刻着“阳信家”仨字。专家一研究,明白了,这是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墓里的陪葬品。阳信公主嫁过大将军卫青,死后葬在茂陵附近,这匹大金马就是她带进墓里的宝贝。那这马咋来的呢?得说到汉武帝那会儿。 汉武帝跟匈奴干仗,特别缺好马。听说大宛国有汗血宝马,跑起来跟飞似的,他就派人带黄金去买。结果大宛人不卖,汉武帝火了,派李广利率兵打过去,费老大劲儿抢回几千匹马。回来后,汉朝工匠照着这些汗血宝马的样子,做了这匹鎏金铜马,估计是给阳信公主当嫁妆用的,后来她死了就跟着埋了。这马不光好看,还用了鎏金工艺,就是在铜上镀金,汉代技术牛得很,冶炼、铸造都顶尖。 这匹马出土,意义可不小。史书里老提汗血宝马,但没啥实物,这下有了证据,证明汉武帝真为这马费尽心思。还能看出丝绸之路那会儿的文化交流,大宛的马跑到中原,还变成了工艺品。更别提汉代手艺多厉害,鼻孔的纹路都刻得跟真的一样。如今这马在茂陵博物馆当镇馆之宝,谁去都能看看。 再说老高,他咋想的呢?其实他一开始埋回去也不是想私吞,就是怕惹麻烦。那年头农村人老实,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他最后还是报了上去,说明人还是厚道。博物馆给他发了奖状,想给点奖励,他跟老婆一商量不要,说这是国家的,咱拿着不合适。这事儿在当地传开了,大家都夸他们实在。 这匹鎏金铜马不光是个老物件,它还带着汉朝那段热闹劲儿。汉武帝为马打仗,阳信公主拿它陪葬,老高一锄头把它挖出来,这跨了两千年的缘分,想想就挺奇妙。历史书上那些大人物、大事儿,落到老高这普通农民身上,咋就这么接地气呢?再说那工艺,52斤重的铜马镀上金,搁现在也值老鼻子钱了,可老高没动歪心思,换别人不定咋样。 这故事还有个看点,就是鎏金铜马咋就埋在老高地里?茂陵附近墓多,但这块地偏偏归了他家,算不算老天爷挑了他当“揭秘人”?考古队挖出来的236件东西,也让阳信公主这人物更清楚了。她是汉武帝姐姐,卫青老婆,身份不低,这马估计是她生前挺喜欢的宝贝。汉代贵族讲究排场,陪葬品都这么精致,可见那时候多阔气。 再说汗血宝马的事儿,汉武帝为这马打仗,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史书说那仗打得惨,李广利带了好几万兵,回来时剩不到一成,可见代价多大。但他就是要这马,硬气得很。这匹鎏金铜马看着挺美,其实背后是血汗换来的,想想也有点唏嘘。大宛国那会儿也倒霉,好好一国让人抢了马,还搭进去不少人。 这马出土后,专家们可忙活开了,不光研究马本身,还查了阳信公主墓的情况。236件文物里,香炉、暖炉啥的,都是汉代生活的缩影。那会儿贵族用铜器多,讲究实用又好看,跟现在不锈钢啥的比,多了份厚重感。鎏金工艺也不简单,得先铸好铜马,再刷上金,温度、比例一点不能差,汉朝人这手艺真是没得挑。 老高的选择也挺值得说道。他要是一直藏着,兴许没人知道,可他报上去,不光保住文物,还给自己落个好名声。那时候农村条件差,52斤金马多诱人啊,但他没贪,说明人品过硬。博物馆放着这马,后人还能看到汉朝那段历史,老高这锄头挖得值。
1974年春,陕西军区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称“宝鸡军分区陈司令生活腐败,带头大吃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