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的恒河平原燥热难耐,蒋介石的军装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这位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专程飞越驼峰航线,在英属印度总督府安排下,带着宋美龄秘密造访加尔各答郊外的草庐——圣雄甘地的修行所。 草席上精瘦的老人捻着纺车,听着蒋介石用宁波口音的英语阐述战略构想:“日军已逼近缅甸,印度即将暴露在枪口下。圣雄若能说服国大党与英国合作......”话音未落,甘地突然停下纺车,浑浊的眼眸迸出精光:"“您为何要劝被捆绑的人举起别人的刀剑?” 这场持续五小时的对话犹如错位的时空碰撞。宋美龄的香奈儿套装与甘地腰间的土布形成刺眼对比,重庆的抗战电台与印度独立宣言在闷热的房间里无声交锋。当蒋介石强调“暴力侵略必须武力回击”,甘地递上盐罐——1930年"食盐进军"的象征物:"我若向日军举起非暴力旗帜,您是否愿对延安放下枪炮?" 会谈在夕阳中破裂。返程吉普车上,蒋介石攥碎写满“非暴力抵抗二十条”的莎草纸,宋美龄的香水混着扬尘刺入鼻腔。六个月后,“退出印度”运动爆发,大英帝国的殖民机器与甘地的纺车同时加速转动,而重庆收到的最后一批滇缅公路物资,正穿越日军轰炸驶向怒江大桥。
1942年2月的恒河平原燥热难耐,蒋介石的军装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这位中国战区最高
张岩爱发现生活
2025-04-08 21:14:23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