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弗里德曼用一支铅笔讲了个大道理:这支简单的物件,背后是全球无数人分工合作的奇迹。木材从美国砍来,石墨从南美挖出,橡胶从马来西亚割下,再到各地加工组装,没人指挥,全靠市场那只“无形之手”串起来。 他想说的是,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能把资源用得最好,价格低到人人买得起,效率高到不需要政府插手。这套理论听起来漂亮,核心就是信市场、信全球化,反对谁来硬管。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消灭贸易逆差的思路,跟这套理论有矛盾之处。特朗普认为光靠市场分工风险太大,比如铅笔的石墨要是全从国外运,哪天供应链断了,美国自己啥也干不了。 加关税是为了把工作拉回国内,哪怕成本高点,也得保住自己的饭碗和安全。他不想看到本国工人失业,也不想在关键时刻啥都指望别人,这不是不信市场,而是明确指出市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市场也不是永远公平的。有些国家的货便宜,可能是财政补贴砸出来的,也可能是低工资拼出来的,美国企业拼不过怎么办?关税就是给个喘息空间,让本地产业能站住脚。 弗里德曼说市场自己会调,但他显然低估了行政的力量。现实当中,补贴、倾销这些招数把价格信号搞乱了,单纯靠市场不一定行得通。特朗普政府宁可多花点钱,也不想让不公平的竞争把自家产业拖垮。 再往深了说,关税不光是图眼前。铅笔现在便宜,可要是总依赖进口,长远看就是把命脉交给别人。加点税,逼着国内动起来,短期贵了,长期却能自己说了算。工业生产是越生产,成本越低。这跟弗里德曼盯着当下效率的思路不一样,特朗普看的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事。全球化省钱是真,但留条后路总没错。 这么看,铅笔理论讲的是个理想世界,特朗普的关税却是现实中的抉择。弗里德曼信市场能搞定一切,可国家安全、工人饭碗、公平竞争这些东西,在悬殊的关税差别和强硬的贸易壁垒下显得异常脆弱。如果想搞完全的市场经济,那么所有经济体去除全部贸易壁垒,平等搞市场经济。
米尔顿·弗里德曼用一支铅笔讲了个大道理:这支简单的物件,背后是全球无数人分工合作
粉粉的玩玩
2025-04-08 21:25:0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