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国客商来北京买冬装#】#3万全球客商来北京买羽绒服#4月8日上午,雅宝路日坛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一场时装秀,台下座无虚席,一众高鼻深目的客商来自东欧、中亚等地。接下来一个月的雅宝路跨境采购季,将有3万名客商陆续来考察。
时装秀展示的暖爱系列羽绒服,是雅宝路的商户拓美威尔公司自主设计的。“现在正是下冬装订单的时候。”总经理徐仙江说,公司的800多个客户遍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立陶宛、美国等,“收到邀请,很多人都打算近期飞过来。”
雅宝路是条500米长的小街。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渐渐成为全国最大涉外服装批发市场,数千家商户集中在15座楼宇中,贸易伙伴来自30多个国家,年出口额超100亿美元。2009年之后,随着周边贸易国经济的衰退,雅宝路显现颓势。经过非首都功能疏解,雅宝路在2016年前后转型,部分商户另谋适宜之地,有自主品牌、设计能力的留了下来,如今集中在4座楼宇中。
近年来,留下的不少商户试水做起跨境电商。拓美威尔就是最早“触网”的商户之一,8年前就在野莓、Ozon等国际电商平台上线了,年销售额达几亿元人民币。
哪怕是在线上做生意,很多客户也希望实地考察一次,亲手摸摸衣服、皮料的质感。昨天,俄罗斯O’ SHADE鞋业公司就在看过温熹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的产品后,当场签下了大单,订购3000万元人民币的皮鞋。
“商户以前也会自己邀请客商,但零零散散不成规模。”雅宝路商会会长周志海告诉记者,趁着采购季活动,预计能集中邀请50余个国家的3万名客商,这意味着大家可以集中生产、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有了规模,才有可能重新打响雅宝路的品牌。
林荣也是雅宝路的老商户了。过去几年,她和俄罗斯商户Saida(赛依达)经常在电话里沟通,可手机里的千言万语,也不如一次现场考察。
昨天,Saida时隔十年再次来到了雅宝路。她发现,拥挤的小街拓宽成四车道,路侧点缀着漂亮的花境。她和林荣一见如故,决定在北京多逗留一个月,跟线上的朋友们多见几面。
更大的计划已经在酝酿。雅宝路商会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签约,合作培养俄语人才,为商会提供涉外法律方面的服务——未来,雅宝路要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还要拓展跨境贸易领域,这些都是必需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雅宝路将举办高峰论坛、市集、时装秀、酒会、研讨会和商品对接会。在采购季期间,客商住酒店、吃美食都能打折。“我们还准备了文化礼包,请客商逛日坛公园、北京民俗博物馆等,感受中国文化和首都发展。”朝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苏磊介绍。(北京日报记者 朱松梅 程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