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聊历史(104)伟大的天可汗时代 大唐帝国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即将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唐太宗初登皇位的时候,为了稳固政局,和突厥人在渭水结盟,靠着金银换来了暂时的安定,这对一生未尝败绩的李世民来讲,无疑是一种耻辱,他深深知道,仅凭妥协换不来永久的和平,只有武力征服才能永绝后患。 四年后,复仇的机会来了,突厥内部产生了叛乱,境内又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李世民岂能放过如此良机,他先是清除了突厥的附属势力,然后命老将李靖挂帅,大军兵分六路,杀奔突厥老巢。 李靖不愧是当世名将,用兵出其不意,灵活多变,趁着月黑风高,率先带领三千骑兵发动了一次突袭,目标直指颉利可汗的王庭所在地。突袭收到了奇效,颉利做梦也没想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王庭已是一片火海,颉利犹如惊弓之鸟,狼狈而逃。 前有大汉名将霍去病,今有大唐老将李靖,长途奔袭,以少胜多,创下了又一经典战例。 卢纶《塞下曲》中这样描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令颉利没想到的还在后面,李靖发动突袭之前就已经安排李世蹟在颉利逃跑的路上设下埋伏,突厥人如期而至,钻入了唐军的口袋,又是一场惨败,颉利杀出血路继续北窜,“宜将剩勇追穷寇”,李靖没有给突厥人喘息的机会,趁着颉利想和唐朝使者和谈之际,李靖故技重施,边突袭边围堵,布下天罗地网,这下,颉利彻底傻眼了,前方无路,后有追兵,穷途末路之时,他选择了投奔自己的叔父,苏尼失的部落。 结果,颉利再次收获了一个没想到,他的叔父已经归降了大唐,在逃亡吐谷浑的路上,颉利被苏尼失所擒,献给了唐军。 至此,大唐一举平定了东突厥,一雪前耻,数百年来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的边境隐患彻底消除。 贞观四年,四方部落酋长和首领齐聚长安,他们向唐太宗敬献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尊号--“天可汗”。 大唐帝国威震天下,万邦来朝,一个彪炳千秋、光芒万丈的天可汗时代拉开了序幕。 关于李靖的传奇还远远没有结束,贞观八年,年过花甲的李靖再次披挂上阵,远征吐谷浑。 吐谷浑位于现在的青海甘肃一带,一直对大唐阳奉阴违,屡屡在边境制造事端,桀骜不驯,作为天可汗,李世民岂能容忍,既然不听话就把它彻底驯服。 吐谷浑地处高原,环境复杂,气候恶劣,李靖兵分两路,南北夹击,粮草接济不上就从敌人手中夺取,以战养战,解决了后顾之忧,唐军克服种种困难,奔袭数千里,大小战役几十仗,连战连捷,如此条件取得如此战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极为少见。 自打战役开始,吐谷浑的首领慕容伏允就在逃跑,一直逃到了国境最西边,他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偌大的疆域里,恶劣的环境下,为何唐军意志如此之顽强、速度如此之快,犹如神兵天降,无处不在,此情此景,他和当年的颉利可汗何其相似。 千古名将李靖用不同的战法,向世人宣告:他这把宝刀依然未老,依然可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慕容伏允妄图继续西逃,可惜他的属下不想再跟着这个没有前途的老头混了,一刀砍了他的脑袋,投降了唐军。 平定吐谷浑,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又响起来了。 随后的几年里,所向披靡的大唐将士继续南征北战,先后征服的疆域有西突厥、西域各国、薛延陀、高句丽等。 这就是伟大的天可汗时代,这个时代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因为它能把华夏帝国的版图扩展得如此广袤而深远,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强悍不屈的英雄气概,也看见了一种博大宽广的文化胸襟,更看见了一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
读《唐史》,聊历史(104)伟大的天可汗时代 大唐帝国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历史庆有餘
2025-04-09 11:46: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