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让中国芯片落后美日韩的罪魁祸首其实有两人,各个罪不容诛,一个造假使中

冷夜望星 2025-04-09 12:15:16

万万没想到,让中国芯片落后美日韩的罪魁祸首其实有两人,各个罪不容诛,一个造假使中芯声誉跌入谷底,一个让中国错过芯片发展,芯片技术落后30年…… 芯片(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支撑。 虽然当前我国芯片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体系逐步完善,不少国产企业也在高端芯片领域开始展露头角,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就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企业上下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和不懈奋斗换来的。 可芯片产业发展的这条路,并非一直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曾经历过被误导、被拖延、被“欺骗”的沉重时刻。 在这段曲折的历程中,有两个人常被公众提及,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耽误了中国芯片的关键发展阶段,他们就是陈进与柳传志。 2001年,陈进回国加盟上海交通大学,被委以重任,出任“汉芯”项目的总设计师。在校方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迅速组建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研发小组,开始了所谓的“中国第一款自主DSP芯片”的研发之路。 出人意料的是,从立项到产品亮相仅仅用了16个月,到2003年2月26日,“汉芯一号”便以“划时代成果”的姿态高调问世。 发布会上,“汉芯一号”被吹捧为中国芯片研发的一大突破,甚至被誉为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奇迹。 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专家组组长严晓浪、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王阳元以及多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资深专家如邹士昌、许居衍等人,纷纷背书,在技术鉴定会上一致认定“汉芯一号”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将“汉芯”形容为“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可真实的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后来的调查与网络曝光的信息,所谓的“自主研发”,其实是一起系统性造假事件,这起事件导致我国芯片领域研究的名声一落千丈。 另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就是柳传志。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他无疑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早期的功臣之一。 但在芯片研发与自主创新的关键抉择节点上,他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却引发了长远的反思。 联想起步于中科院计算所,最初是一个科研体制下的实验性科技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柳传志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企业化运作,使联想从代理计算机设备起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体系,并在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成为中国最知名的IT企业之一。 但在芯片发展最关键的窗口期,柳传志却并未将资源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 在他的管理理念中,更倾向于“整合全球资源,提升产品性价比”,而不是投入巨资、耗费多年去追逐高门槛、风险巨大的芯片研发。 在多次公开讲话中,柳传志都曾表示:“芯片是可以用买的、用租的,不一定非得自己做。”这套“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或许在短期内帮助联想迅速崛起、稳定盈利,但从长远看,却使得企业逐步远离了核心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更具争议的是,当时联想内部确实存在一批坚持自主研发芯片的技术人员,他们主张从最底层技术架构做起,虽然投入巨大,但有望打下中国自主芯片的技术根基。 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上,这些技术人员并未获得支持,甚至在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这批坚持“造芯”的技术骨干被边缘化、调离甚至劝退。 这两个人可以说严重拖慢了我国芯片发展的进程!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0 阅读:3
冷夜望星

冷夜望星

冷夜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