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这张牌背后的真相:国家为何频频举起关税大棒? 内在动机:自家后院的守护者

正心明道 2025-04-09 13:09:35

关税这张牌背后的真相:国家为何频频举起关税大棒? 内在动机:自家后院的守护者 1-保护自家产业:就像父母总是希望自家孩子有更多机会一样,政府提高进口商品关税,让外国货更贵,本国产品更有竞争力。例如,美国对钢铁加征25%关税,直接让国内钢铁企业受益,增加了就业机会。 2-技术卡脖子:面对他国新兴产业崛起,一些国家通过高关税试图延缓技术进步。就像赛跑时给对手穿沙袋鞋,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加征高额关税,就是想拖慢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发展。 3-政治筹码:关税成了政客们的工具箱里的常备品。特朗普时期加征关税,就是为了迎合特定选民群体,塑造"对抗外敌"的形象,巩固自己的支持基础,即便这样做实际上伤害了美国普通百姓的钱包。 4-财政增收:政府也会算经济账,通过关税增加收入。美国测算,对华54%的关税每年能带来约1200亿美元收入,甚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塑全球产业链,重新掌握经济主导权。 外在说辞:冠冕堂皇的理由 1-缩小贸易逆差:一些国家常以"贸易失衡"为由加征关税,声称要减少进口、平衡贸易。就像一个家庭入不敷出,却怪罪超市卖的东西太好,美国长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却忽视了自己低储蓄率导致的结构性逆差问题。 2-追求"公平贸易":以"强制技术转让"等借口指责他国,却选择性忽视自己的做法。美国曾以此为由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尽管中国早已取消相关条款,美国仍继续以此施压,这种双重标准令人费解。 举个例子“一只鞋子的全球之旅” 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子来说,经过多轮关税叠加,税率可能高达71.5%。美国政府宣称这是为了"维护贸易公平",但实际上是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担高昂价格——原来100美元的鞋子可能涨到171.5美元,企业成本也水涨船高。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暴露了关税政策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当我们看清这些逻辑,不禁要问: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0 阅读:1
正心明道

正心明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