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文化启蒙源于一个舶来词,KUSO。最早是王力宏《改变自己》一句歌词,“忽然发现我发型睡得有点KUSO~”不懂,上网检索这个词,关联度极高的一个名字是叫兽易小星。那是土豆网的黄金年代,《万万没想到》还要等五年,精装修的《报告老板》是以后很久的事。
当时的易小星是一个出租屋里独坐480P镜头面前拿腔拿调的专职搞笑人,搞笑解说球赛,吐槽大片,00后网友可能无法想象我们这代人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惊奇感,对我来说那就是互联网,就是青春态,是纯粹的新时尚与新喜剧。
易小星的喜剧导演之路,基本是“普通网友”+非科班出身的天花板。从KUSO风格的恶搞短片,到迷你剧,再到正牌喜剧电影,上一部院线《人生路不熟》有11亿+的票房。时至今日我看到易小星他们这批人,还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纯真感。
我内心觉得他们的喜剧跟我仍然同频。年轻时草根咸鱼的肆无忌惮感,沦为社畜后可笑的皮实感,面对人生课题时表现出一种不拍开水烫的穷乐观。易小星的喜剧其实仍然底层视角,我们这代人的底层就是温饱尚可,但要在爱情,事业,名分上追求更高,永远是屡战屡败。
易小星刚刚定档5·1的新片《人生开门红》仍然保持这种草根人生喜剧风格。我很能共情他对小人物的刻画。这些年底层叙事越来越转向大开大合的精神分析、犯罪、年代变迁,但绝大多数小人物的生活并没有那样黑暗史诗,他们更像《人生路不熟》或者《人生开门红》里的角色,早已磨练出从荒诞现实里假装屏蔽痛苦去做一个自我娱乐家的精神底色。
今天看到《人生开门红》的预告,脑子里闪过一个词:“当下性”。台词都在起底当下互联网文化,塑料CP生产,网络公关话术,一夜爆红的街头小贩,去掉直播间滤镜一个人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互联网最有生的力量其实就是普通人对普通生活的天然解构冲动,现实喜剧的精髓就是“以笑代骂”,不仅是观察现实,也观察我们自己在这种现实里全部的尴尬与和解。春节后第一部有份量喜剧院线电影。我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