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几百亿斤的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了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中国粮仓“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北大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产粮大户”“东北大米香”。但你知道吗?现在这个让全国人吃得放心的大粮仓,背后其实藏着一段热血与心酸交织的故事。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红利,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用汗水、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回到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全国百废待兴,得吃饭吧?于是国家一声号召,上万名复员军人、青年志愿者、干部职工,拎着铺盖卷就奔向了黑龙江的荒原,也就是当时被称为“北大荒”的地方。 别以为是“上山下乡”那么轻松,那地方一年至少六个月是冰天雪地,春天一来地里不是水就是泥,夏天蚊子像战斗机,秋天一场早霜能把庄稼冻没。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野菜、喝的是雪水。听起来像野外求生吧?但人家真就这么硬生生地熬过来了,把一望无际的荒地变成了能产粮的黑土地! 说到底,这一代垦荒人靠的是什么?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咱们今天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真的该给那一代人点个大大的赞。 说实话,北大仓是“干”出来的。但一直干不讲究生态平衡,那也会出事儿。几十年下来,大片大片的湿地被开垦成了农田,本来该养鸟养鱼的地方,变成了插秧的稻田。刚开始还能维持,久了问题就来了——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野生动物越来越少,连候鸟都不爱来了。 这就像你家后院种菜,刚开始是好事,可你天天翻地浇水、喷农药,不给土壤喘口气,那迟早得出问题。北大仓就面临这种“生态透支”的局面,一度差点走上“种到荒、荒再种”的恶性循环。 要说以前是靠“人多力量大”,那会儿“人定胜天”的确很燃。但现在看,咱们也得承认,光靠蛮干是不行的,得讲科学、讲可持续,不然一旦资源透支完,连孩子都没地种粮了。 眼看生态危机一天天加重,国家果断拍板:不能再乱种了!于是“退耕还林还湿”政策上线,把一些高风险区域的农田重新变成森林和湿地,成立自然保护区,比如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有人说这政策亏——耕地少了、粮食减了、经济受影响。确实,短期看是牺牲了一些农业利益,但从长远看,这是给地球续命!你看现在,湿地回来了、鸟类回来了、黑龙江的小动物都活泼起来了,这不比天天种地、结果种出一片盐碱地强多了吗? 而且,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产量,还得考虑生态“底子”。否则今天挣一票,明天就得花十票补窟窿,那才是真的不划算。 退耕不等于放弃种地。耕地是少了点,但人家现在种得更“聪明”了!啥意思?就是用5G、物联网、卫星遥感这些新科技,把农业玩出新高度。 以前种地靠“经验”——看天、看地、看脸色。现在直接靠“数据”——气候怎么变化、土壤缺啥元素、水分够不够,手机上全都有。农机无人驾驶、喷药精准定位,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亩产反而提升了5%-10%,这波操作,绝了! 咱们吃的每一口米饭,都是北大仓的答卷。这答卷,值得咱们每个人点个赞。
[兔子]几百亿斤的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了半个世纪,能养活
寒雪覆松枝白
2025-04-09 17:04:43
0
阅读:55
三旺。家人财旺
纯属放屁,山东老百姓的田里,载颗树都让,必须种粮食。
德道
还有不转基因吗?
用户98xxx97
候鸟不是不来了,是没有了,就连以前最不稀罕的成群的麻雀都不见了,哪去了?被毒杀蚕食庄稼的害虫的农药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