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烫粉:一碗唤起赣北乡愁的江湖之味 清晨六点,铅山老街的石板路上薄雾弥漫

航天科技追梦人 2025-04-10 06:09:22

## 铅山烫粉:一碗唤起赣北乡愁的江湖之味 清晨六点,铅山老街的石板路上薄雾弥漫,沿街店铺的铜锅开始次第发出咕嘟声。身着布褂的老师傅揭开木桶盖,白雾裹挟着米香袅袅升腾,仿若整条街的筋骨都被这氤氲热气给熨烫舒展了。这里是赣北的江湖码头,被千年信江所滋养的铅山烫粉,正以一碗火辣鲜香的滋味,唤醒沉睡的江南大地。 ### 一、一碗烫粉蕴含的江湖气息 铅山位于武夷山北麓,自古以来便是“八省通衢”的水陆要冲。在商贾云集的码头上,挑夫和船工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支撑繁重体力劳动的食物。当雪白的米粉卧于青瓷碗中,浇上滚烫的猪骨浓汤,撒上剁椒和姜末,再添上一勺现炸的油渣时,这碗食物就成了江湖儿女的元气源泉。 老师傅拿着竹漏勺在沸水里翻动米粉,遵循着“七上八下”的讲究:米粉需在沸水里浮沉七次,最后第八次彻底沉底,如此才能达到柔韧且不断、弹牙又挂汤的绝佳口感。这手法恰似江湖侠客收刀入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大有乾坤。 最令人心魂荡漾的当属那勺现泼的辣椒油。铅山灯笼椒在石臼里被舂成粗粒,浇上滚烫的菜籽油,“滋啦”一声便爆出琥珀色的油花。当这带着焦香的辣油浇淋到葱花上时,整碗烫粉瞬间变得鲜活诱人,宛如燃起了一簇跃动的火焰。 ### 二、千年手艺的温热 在陈家老铺的作坊里,年已七十的陈炳炎依旧坚守着古法制粉。凌晨三点,浸泡涨发的籼米在石磨里被碾成米浆,木甑蒸出的粉皮要趁热卷成筒状,晾晒在竹竿上随风轻轻摇曳。这种“活粉”能够充分吸收汤汁却不失筋道,这是机械制粉所无法复制的鲜活质感。 汤底蕴含着最为质朴的匠心。猪筒骨与老母鸡用文火熬煮八个小时,临出锅前撒入一把武夷山岩茶以去腥提鲜。这锅看似浑浊的浓汤,实则是岁月沉淀而成的琥珀,舀一勺浇在米粉上,立刻泛起金黄的油星。 油渣堪称点睛之笔。肥膘肉切成骰子块后用慢火熬炼,待油脂全部析出、表皮焦脆时迅速捞出。咬破皮壳的刹那,猪油香在舌尖上散开,与辣味形成奇妙的对冲,让人不禁联想到武侠小说里以柔克刚的绝世武功。 ### 三、辣得通透,鲜得入魂 铅山烫粉的辣是带有山水灵气的。生长在武夷山北坡的辣椒日照充足且雨水丰沛,辣得清爽而不燥烈。当辣椒与信江银鱼干磨成的粉相逢,鲜味物质在口腔里奏响双重旋律,辣得通透,鲜得入魂。 懂行的食客总会加一勺霉豆腐。这种由豆腐乳与辣椒酱发酵而成的佐料,在滚烫的汤里化开成琥珀色的絮状物。舀半勺放入口中,咸鲜裹挟着豆香直冲天灵盖,恍惚间竟有吞下整个江南雨季的畅快之感。 最令人销魂的吃法是搭配油条。刚出锅的油条撕成段泡进红汤,外皮吸饱辣汁后依然酥脆,内里却变得绵软如絮。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口感,恰似铅山人刚烈外表下潜藏着的柔情。 暮色笼罩着信江码头,晚归的渔船亮起灯火。街边的烫粉店里,白发老者就着搪瓷碗吸食米粉,辣椒油在嘴角闪烁微光。这碗承载着千年江湖气息的食物,早已超越了饱腹的需求,化作铭刻在赣北人基因里的味觉图腾。当铜勺碰击瓷碗的清脆声响与吸食米粉的簌簌声交织在一起时,你会突然领悟:所谓乡愁,不过是一碗能温暖心肺的滚烫念想。#江西拌粉茶米粉# #江西烫粉# #铅山湿粉# #拌粉烫粉# #铅山米粉#

0 阅读:0
航天科技追梦人

航天科技追梦人

航天科技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