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三杨”是我军的“刘关张”。-大哥:杨得志(1911年出生)-二哥:杨 勇(1913年出生)-三弟:杨成武(1914年出生)。 杨得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穷苦人家,打小就跟泥土打交道,家里穷得叮当响。1928年,17岁的他被革命的火种点燃,扔下锄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扛枪的普通战士干起,他一步步靠着胆识和实干爬到了红一团团长的位子。长征那会儿,他带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但从没退缩过。 抗日战争中,他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带着队伍打得日军措手不及。解放战争里,他领兵在华北横扫敌军,硬仗一场接一场。1955年,他被授上将军衔,成了“三杨”里的大哥。抗美援朝时,他第一个带兵入朝,顶着风雪守防线。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大军区司令员,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他又亲自指挥作战,硬是打出了威风。1994年,他因病去世,留下一辈子打仗的传奇。 杨勇,1913年出生在湖南浏阳,也是农家出身,小时候下田干活,练就了一身硬骨头。1929年,他先加入共青团,后来转成共产主义者,干上了红十团政委。长征路上,他带着部队趟泥泞、扛伤员,啥苦都吃过。抗日战争时,他跟杨得志、杨成武一块儿干了平型关大捷,负责侧翼包抄,打得日军晕头转向。 解放战争中,他在中原战场上四处征战,渡河攻城,战果一个接一个。1955年,他也拿到了上将军衔,站到了“三杨”的二哥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大军区司令员,忙着搞部队训练和技术革新,啥事都亲力亲为。抗美援朝时,他也去增援过,跟杨得志一块儿守阵地。1983年,他得肝癌去世,算是戎马一生后安静谢幕。 杨成武,1914年出生在福建长汀,家里穷,但念过几天私塾,脑子活泛。1930年,16岁的他加入红军,当上了红四团政委,年纪轻轻就上了战场。长征中,他带着队伍走山路、打游击,靠着灵活的战术收拾了不少敌人。平型关大捷里,他负责后方火力支援,炮打得准,配合得天衣无缝。 解放战争时,他在东北带兵作战,围困敌军,打得对方没脾气。1955年,他跟两位哥哥一块儿被授上将军衔,成了“三杨”里的三弟。抗美援朝,他也去过前线,帮着守阵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管战略、抓后勤,忙得脚不沾地。2004年,他去世,活了90岁,算是“三杨”里最长寿的一个。 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这三位,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打仗时那股子默契,比亲兄弟还亲。平型关大捷就是最好的例子,杨得志冲前头,杨勇包侧面,杨成武压后方,三个人配合得滴水不漏。长征路上,他们也互相帮衬,谁的部队粮食不够了,另一个就匀点过来,谁打仗吃紧了,其他人就赶紧支援。 1955年授衔那天,三人一块儿站在怀仁堂,毛主席笑眯眯地说他们是“刘关张”,这话既夸了他们的本事,也点出了他们的情谊。后来打抗美援朝,他们又一块儿上阵,风雪里守着阵地,硬是没让敌人占到便宜。这份战友情谊,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枪林弹雨里?攒出来的。 毛主席管“三杨”叫“刘关张”,可不是随便说说。刘备、关羽、张飞是三国里的铁三角,讲义气、能打仗,还各有各的本事。“三杨”也差不多,杨得志打仗猛,像张飞;杨勇指挥稳,像关羽;杨成武脑子活,像刘备。 三个人凑一块儿,能打硬仗,能出奇招,还能互相补台。毛主席这比喻,既是夸他们功劳大,也是说他们团结得像一家人。1955年授衔后,周总理还开玩笑说“三杨开泰”,听着喜气,可见这仨人在军里的分量。 “三杨”在革命战争里立下的功劳,不是三两句话能说完的。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哪场大战没他们的身影?杨得志打仗冲在前,硬仗啃得最多;杨勇稳扎稳打,守住了不少关键地盘;杨成武出主意、搞战术,总能打得敌人找不着北。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没闲着,杨得志搞国防建设,杨勇弄技术革新,杨成武抓战略后勤,三个人各干各的,把部队弄得越来越强。1979年杨得志还带兵打中越边境,硬是给国家争了口气。可以说,新中国能站稳脚跟,他们仨的汗水和脑子没少出力。
毛主席说“三杨”是我军的“刘关张”。-大哥:杨得志(1911年出生)-二哥:杨
青史如烟啊
2025-04-10 10:37:42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