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

青史如烟啊 2025-04-10 10:49:16

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面,竟两次下旨延迟入殓,后下令以嫔礼为其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苏麻喇姑,原名叫苏沫儿,1612年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蒙古族牧民家。那时候生活简单,她家也就是普通放羊的。7岁那年,她因为手艺好,被挑进贝勒府,成了格格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布木布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苏麻喇姑跟着一起进了后金宫廷,从此就扎根在宫里头,开始了她几十年的宫女生涯。 她小时候没啥特别背景,就是靠着灵巧的手艺和脑子进了贵族圈。别看她起点低,后来在宫里混得可是有声有色。 苏麻喇姑在宫里可不是光端茶倒水。她脑子活,学东西快,很快就学会了蒙语、满语和汉语,三种语言随便切换。这在当时多语种环境里特别吃香。她还擅长做衣服、绣花,手艺精到不行,连宫里的冠服设计她都掺和过。1636年,清朝刚定国制那会儿,她帮着设计开国冠服,把蒙古和满族的风格揉一块儿,皇太极看了都点头称赞。 这还不算,她跟孝庄的关系特别铁。孝庄信任她,把她当心腹使唤。她聪明、忠诚,又不张扬,慢慢在宫里站稳了脚跟,成了孝庄身边少不了的人。 康熙出生后,苏麻喇姑的角色更重了。康熙的亲妈佟佳氏死得早,孝庄得亲自带这个孙子。苏麻喇姑就成了康熙小时候最亲近的人之一。她教他认字、读书,还给他讲蒙古族的风俗故事。冬天冷,她半夜起来给康熙加衣服,夏天热,她扇扇子哄他睡觉。康熙小时候没妈,她就跟保姆兼老师似的,给了他不少温暖。 康熙长大后,对她一直很尊敬。她不是那种争宠邀功的人,但这份默默的付出,康熙全记在心里。所以说,她对康熙来说,不光是个宫女,更像半个妈。 苏麻喇姑在宫里待了一辈子,见证了清朝从后金时期到康熙盛世的转变。她跟着孝庄,经历了皇太极当政、顺治继位,再到康熙亲政,啥大风大浪没见过。1703年,孝庄去世,她91岁了,还没闲着,又去带十二阿哥胤祹。这老太太真是把一辈子都献给了皇室。 她身体也好得出奇。据说她从不洗澡、不吃药,靠的就是草原上带来的硬朗体质和简单生活习惯。这在讲究养生吃药的皇宫里,简直是个异类。 1705年,苏麻喇姑93岁,在宫里安安静静去世了。那年头能活这么久,太稀罕了,尤其她还不洗澡、不吃药,活得比那些养尊处优的贵人还长。消息传出去,宫里人都挺感慨。她这一走,不光是少了个老宫女,更是清朝早期历史的一个活见证人没了。 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正在外头巡查。听说她走了,他立马下令停灵14天,说啥也要赶回京城见她最后一面。第一次下旨还不够,路上耽搁了,他又下第二次旨,非得亲自到场。这在当时可不常见,皇帝这么忙,还为一个宫女折腾成这样,说明他对她感情有多深。 康熙51岁,正当壮年,处理朝政都忙不过来,却愿意为她放下身段。赶回京城后,他亲自盯着丧事安排,连细节都不放过。这份重视,宫里上下都看在眼里。 康熙不光是见她最后一面,还给苏麻喇姑办了个大排场的丧事。他下令按嫔妃的礼仪操办,这在清朝宫女里几乎没先例。嫔妃啥概念?那是皇帝的小老婆级别,苏麻喇姑一个没名分的宫女,能到这待遇,太不简单了。 丧礼上,康熙穿素服,亲自鞠躬送她走,整个场面庄重得很。办完后,他还让人把她的灵柩放孝庄文皇后陵墓边。这安排有讲究,既是对她一辈子忠诚的回报,也让她跟孝庄在地下还能“团聚”。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