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非常抽象,但是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伦在哈德逊研究所演讲时称,美国将持续创造和平、繁荣,并保持货币供应者角色,其他国家不能只是从中获益,也得付出,他表示在新秩序下,各国有5个途径参与: 1.接受美国关税,不得报复 特朗普政府2025年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该政策要求所有贸易伙伴对美关税税率必须与美国对其税率相等,否则将面临最高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措施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12%,墨西哥为应对25%的汽车关税,被迫承诺未来五年采购价值3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设备,这种“以市场换豁免”的模式成为美国收割全球的新工具。 2.打开市场,停止不公平、有伤害性的贸易行为,向美国购买更多产品 美国要求他国“停止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核心,是强制推行其主导的“竞争中立”原则。例如在《美墨加协定》中,美国迫使墨西哥修改能源法,允许美企参与其石油产业私有化;要求加拿大乳制品市场对美开放10%份额。 更讽刺的是,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向本土企业提供超过4800亿美元补贴,却要求欧盟、日韩等盟友放弃类似政策。 德国巴斯夫集团为获得美国30%的清洁能源补贴,被迫将年产100万吨的电池工厂从波兰迁至得克萨斯州,这种“虹吸效应”导致欧洲制造业外流加速。 越南为规避46%的关税,承诺未来三年进口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直接冲击其本土稻米产业。 3.提高国防开支和对美军购 北约成员国被要求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2%以上,波兰、德国等国被迫将社会福利预算转向军备。2024年北约欧洲成员国军费总额达3200亿欧元,其中65%用于采购美国武器。 而沙特作为全球第二大军火进口国,2023年向美国订购了价值120亿美元的F-35战机,其采购价格比以色列同款机型高出30%。这种“安全捆绑”使美国军工企业利润率在2024年达到2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年内上涨45%。 非洲国家在军购问题上的反抗更具代表性。尼日尔因不满美国军援效率低下,2024年终止与美军事协议,转而采购俄罗斯“铠甲-S1”防空系统。 美国则通过“对外军事融资”计划,要求埃及将70%的军购预算用于美国产品,这种“强迫消费”使埃及军费开支占GDP比重升至4.2%,直接挤压民生支出。 4.投资美国,在美国设厂 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法案》吸引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设厂,承诺提供527亿美元补贴。但实际落地效果有限: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建设成本超预期40%,三星得州工厂因电力短缺推迟投产。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生态已严重退化——2024年其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达230万人,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中国的60%。即便如此,美国仍通过关税威胁迫使企业就范,特朗普曾对台积电直言“不在美建厂就加征100%关税”。 这种“强扭的瓜不甜”在汽车产业尤为明显。大众集团为规避25%的汽车关税,计划将部分ID.4车型生产线迁至田纳西州,但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美国本土电池产能仅能满足需求的30%。 越南VinFast汽车为进入美国市场,承诺未来五年投资40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厂,但其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这种“组装转移”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回流。 5.直接向美国财政部捐款。 1948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国家将援助资金的60%用于采购美国商品,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纳贡。如今美国通过“乌克兰援助计划”继续这一模式:1770亿美元拨款中,70%流向雷神、通用动力等军工企业,乌克兰实际仅获得350亿美元物资。 沙特为维持与美关系,2024年向美国财政部购买了200亿美元国债,这种“政治献金”被包装成“战略投资”。 特朗普政府2025年推动的“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更将这种掠夺制度化。该基金拟通过征收全球关税、罚没俄罗斯资产等方式募资,目标规模达1万亿美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要求阿联酋将30%的石油出口收入以美元结算并投资该基金,这种“金融殖民”遭到中东国家抵制,但部分依赖美援的非洲国家被迫妥协。 美国的“新秩序”构想本质上是将全球经济政治化、规则工具化的最后一搏。其五大途径的实施,既暴露了美元霸权的脆弱性,也揭示了军事威慑的局限性。 当越南通过削减关税规避制裁、尼日尔转向俄罗斯寻求安全合作、欧盟酝酿数字税反制时,美国的“规则重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发展之上的霸权行径,都将在多极化浪潮中化作泡影。
虽然这非常抽象,但是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伦在哈德逊研究所演讲时称,美国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2025-04-10 10:59:36
0
阅读:55
chen xian sheng
不要脸的东西你们美国人说创造和平,无耻的美国与谁和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