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附注“紧急降息救市”论调的片面性与误导性针对“通过3日内紧急降准降息应对

淳于琼谈趣事 2025-04-10 12:33:55

微博附注“紧急降息救市”论调的片面性与误导性

针对“通过3日内紧急降准降息应对关税战”的妥协论调,需结合中国央行政策逻辑、国际贸易环境及官方表态逐条驳斥,以下从政策目标、市场稳定性及国际经验三方面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可控,无需紧急干预

截至2025年1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市场流动性充裕,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央行多次提示“长债利率过低隐含风险”,并通过窗口指导遏制非理性投机,而非放任流动性泛滥。

中国黄金储备增至7370万盎司(2025年3月数据),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具备应对外部冲击的充足能力,无需依赖短期降息。

二、关税战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被夸大

1. 外部冲击影响有限,政策工具箱充足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3%,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市场多元化显著降低对美依赖。即便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可通过扩大内需(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和区域合作对冲影响,而非依赖降息。

央行已储备多项政策工具,如专项再贷款、股票回购支持等,定向支持关键领域,避免“大水漫灌”扰乱市场预期。

2. 历史经验:紧急降息可能加剧长期风险

美联储2024年9月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引发美元贬值、资本外流和资产泡沫化担忧,中国减持美债260亿元以规避风险。若中国仓促跟随,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削弱政策独立性。

日本央行长期宽松政策导致国债收益率畸低、财政纪律松弛的教训表明,短期救市工具可能牺牲长期金融稳定。

三、坚持战略定力,反对政策投机

1. 央行明确拒绝“被动应对”

潘功胜在2024年9月金融政策发布会上强调,货币政策需“根据国内外形势择机调整”,而非被市场情绪绑架。例如,2025年1月央行仅“择机”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节奏与规模均体现审慎态度。

2. 中美利差收窄不构成降息压力

尽管美联储降息缩小中美利差,但中国通过资本管制和外汇储备管理,已有效隔离外部冲击。2024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央行更关注内部均衡(如通胀、就业),而非被动跟随美联储。

妥协论调忽视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

所谓“3日内紧急降息”的提议,既违背货币政策规律,也低估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从央行操作到官方表态,中国始终坚持以结构性改革和内需驱动应对挑战,而非依赖短期政策投机。正如《中金点睛》所述:“关税战是压力测试,更是转型升级的契机。” 公众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避免被片面焦虑误导。

0 阅读:0
淳于琼谈趣事

淳于琼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