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家务“伪智能”:预设程序难敌复杂环境

高霞来说事呀 2025-04-10 13:24:56

我呢,是杭州的孟先生。之前花了六十多万买了台宇树 H1 人形机器人,本来满心期待它能帮我多做点家务,结果这身高 1.8 米、重达 47 公斤的智能家伙,也就只能搬搬东西罢了。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机器人虽说能跟人交流,可当我让它做些稍微复杂点的家务时,它居然用那冰冷的电子音回我:当前系统版本不支持这个操作。当时我就想,花这么多钱买个只能干这点简单活的机器人,这性价比也太低了。 再说说北京的程序员林先生的事儿,他跟我说啊,自己花了十万买了个餐饮服务型机器人。没想到第一次让它洗碗的时候,九个瓷碗就被砸碎了八个。后来看现场视频,原来是机械臂抓取时压力传感器出了问题,导致碗从大概 30 厘米高的地方就摔下来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设备之后还自动播放起了《科目三》的背景音乐,在地面的水渍中跳起了机械舞。林先生当时就吐槽,这机器人简直是来捣乱的,不是来帮忙的。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前段时间跟我透露,他们公司的双足机器人每台的训练成本超过 200 万呢。就拿步态控制系统得收集超过千万组运动数据才行。看似这高额成本能带来强大性能,可实际上很多功能还是不尽人意(但在步态控制的精准度上确实有一定成果)。 特斯拉发布的 Optimus 项目进展报告显示,他们的双足机器人每小时的电量消耗达到了 2.3 度,折个衣服竟然得花费 45 秒,效率仅仅只有人类的 20%。这和人们想象中高效的机器人差距不小啊。不过也有人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可实际使用场景中效率还是太低)。 目前呢,据我了解,市面上大部分家政机器人还是依靠预设的程序在运行。从实验数据来看,它们在一些特定场景下表现还可以,但真正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还远远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田野调查也显示,很多用户都反馈机器人不够智能,不能灵活处理各种家务。反事实推演一下,如果机器人真的能突破这个瓶颈,那市场肯定会大不一样。就拿我买的这个宇树 H1 要是它能更智能,能做更多家务,那这六十多万花得也值了。

0 阅读:5
高霞来说事呀

高霞来说事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