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欧洲国家“滥用信用欺骗美国”,美国将削减在欧洲的驻军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关于削减驻欧美军的言论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4月9日的记者会上,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可以削减在欧洲的驻军",并强调"无意免费保护欧洲"。这番言论不仅延续了其一贯的"美国优先"政策立场,更折射出美欧关系的深层次结构性变化。 从实际行动来看,特朗普政府已开始逐步实施撤军计划。本周美军撤离波兰热舒夫附近的雅森卡机场就是明证,该机场曾是向乌克兰输送军事援助的重要枢纽。据可靠数据显示,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在欧洲驻军总数约10万人,其中永久驻军6.5万人,轮换驻军3.5万人。而特朗普计划撤出约2万名美军,相当于驻欧美军总规模的20%。这一举措与2020年其任内宣布从德国撤军1.2万人的计划一脉相承,只是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特朗普的撤军决定背后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首先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开源节流"策略。美国目前面临6.5万亿美元国债即将到期的财政压力,削减海外驻军可节省巨额军费开支。其次是地缘战略重心的调整,将军事资源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以应对中国崛起。再者是通过施压促使欧洲盟友增加防务开支,特朗普甚至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5%。 值得注意的是,撤军计划与美俄关系的微妙变化密切相关。2月中旬美俄高级官员在沙特利雅得会谈后,美国已初步同意从东欧国家撤回部分驻军。在俄方与特朗普政府的秘密接触中,俄方明确将美军撤离中东欧国家作为谈判条件。这种战略收缩不仅引发欧洲盟友的强烈不安,也标志着美国对欧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自二战结束以来,欧洲首次不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绝对优先方向。 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的表态同样耐人寻味。他一方面希望俄乌近期达成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未明确时间表,与先前以复活节为期限的表态形成对比。这种模糊立场反映出美国对乌政策的矛盾性:既要展现对俄强硬姿态,又急于从这场消耗战中抽身。而美军撤离波兰军事枢纽的举动,无疑给基辅当局敲响了警钟。 针对伊朗问题,特朗普的措辞则更为强硬,威胁"准备对伊朗动用军事力量",并炫耀美国拥有"他国难以企及的超级武器"。这种言论与其3月15日下令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打击的行动相呼应,显示出其中东政策的对抗性基调。 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战略转向反应复杂。德国已迅速填补美军撤离后的真空,向波兰派驻防空部队,更在立陶宛永久部署5000人的装甲旅,这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海外永久驻军。法国、英国等也在加大对乌军援力度,包括提供直升机和考虑转让金牛座导弹。这些举措表明欧洲正加速推进"战略自主",以减少对美国安全保护的依赖。 笔者认为,特朗普的撤军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短期看,可能削弱北约东翼的防御能力;从长期看,或将重塑跨大西洋关系的基本架构。而欧洲国家在防务领域的"去美国化"趋势,如推动欧盟内部武器采购等举措,可能进一步加剧美欧之间的战略分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特朗普的撤军言论不仅是一项军事调整,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重要信号,其影响将远超欧洲大陆的地理边界。
特朗普:欧洲国家“滥用信用欺骗美国”,美国将削减在欧洲的驻军 美国总统特朗普
卡斯夫基斯
2025-04-10 16:01: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