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直言不撤禽类关税就不扩大出口美国“关税大棒”砸出“蛋荒”危机:加税求蛋遭多国打脸,该!
2025年4月,美国民众正经历一场哭笑不得的“蛋荒”闹剧。这场危机的源头,既与禽流感疫情相关,更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政策”直接挂钩。
禽流感与关税战:双重打击下的“蛋荒”
自2022年起,美国禽流感疫情反复暴发,累计扑杀超过1.68亿只蛋鸡,导致鸡蛋供应锐减。2025年3月,美国鸡蛋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一打普通鸡蛋均价达4.95美元,部分城市如纽约曼哈顿甚至飙升至11.99美元/打。为缓解短缺,美国政府紧急向欧洲多国求购鸡蛋,但这一请求却遭遇“打脸”。
一边加税一边求蛋:政策矛盾激怒盟友
矛盾的是,美国一边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一边又向丹麦、法国、荷兰等国“低声下气”求购鸡蛋。欧盟的回应直截了当:“没有多余鸡蛋可援助”,荷兰养殖户更要求美国先取消对禽类产品20%的关税,否则拒绝扩大出口。
这种“贸易战与求援并行”的操作被美国媒体批评为“荒谬”。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警告,若关税战持续,鸡蛋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甚至翻倍。
欧盟反制:精准打击美国民生
4月9日,欧盟成员国通过首轮对美反制措施,计划自4月15日起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涵盖鸡蛋、香肠、钻石等民生类商品。这一举措直接瞄准美国当前脆弱的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其“蛋荒”困境。
连锁反应:从超市限购到“塑料复活节”
美国的“蛋荒”已蔓延至日常生活。超市限购、鸡蛋盗窃案激增,连传统复活节彩蛋活动也被迫改用塑料蛋。俄亥俄州一家乳业公司坦言,改用塑料蛋不仅为省钱,更担心抢购真蛋会“清空本地库存”。
全球警示:贸易战没有赢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强调:“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加拿大的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国内的批评声浪,均印证了这一观点。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导致民生商品价格飙升,最终成本由普通消费者承担。
搬石砸脚的教训
这场“蛋荒”暴露了单边贸易政策的弊端。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自身陷入“既要打贸易战,又要乞讨物资”的尴尬境地。正如网友调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场闹剧或许能为全球贸易政策敲响警钟——合作与对话,才是解决争端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