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战,以史为鉴:1984年贸易逆差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美国政府开始寻求解决贸易逆差和美元高估值的办法。 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五个国家的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在1985年9月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就五个国家如何干预外汇市场进行磋商,并最终签订相关协议(也叫“广场协议”),协议要求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有序贬值,并希望以此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个国家就开始干预外汇,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在国际外汇市场不断抛售美元,引起市场其他投资者跟进抛售,于是美元开始不断贬值,相应的本国货币开始升值。但广场协议并未帮美国解决贸易逆差的原因,最终在1987年,G7国家在巴黎卢浮宫签署了卢浮宫协议,要阻止美元继续贬值,保持美元汇率稳定。 ——— “广场协议”前五年,当时日本制造冠绝全球,日本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到协议签订之时,日本已是世界最大债权国。 广场协议签完之后主要就是针对德国和日本的汇率进行了大幅的上升,汇率上升以后,日本股市和楼市疯狂上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日经指数从1万3千点涨到了39800点,股市涨了三倍;东京房价在三年的时间里面上涨了至少十倍。 原来200日元日本货在美国,只要卖一美元,现在要卖两美元,日本出口商品的性价比大不如前,出口商品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汽车工业,只能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政策。 这就需要去拉动内需,那如何去拉动内需呢?日本政府采取降息降税发钱大放水的政策来活跃商品市场。由于缺乏监管措施,降息之后释放的资金并未流向商品市场,最终都进入股市和楼市,造成进一步的资产泡沫。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他们很容易就从银行里面拿到贷款,疯狂砸进股市和楼市。日本实体企业看着商品卖不动了,于是把资金从企业里面抽调出来去股市楼市接盘。 美国还强令日本政府打开国内金融市场,让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从此日本的外汇市场也成为世界最热的资本战场。 当时日本有个阪和兴业公司,本来是个做钢铁的小公司,后来靠炒外汇发了大财,最高时每天收入数亿日元,震惊了整个日本。 —— 事实上,日本财政部长竹下登在广场协议现场曾微弱地表示异议。美国谈判团当场变脸,威逼利诱竹下登:不要妄图自己舒坦,美元要是出了问题,日本的海外事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竹下登不得不答应协助美国采取措施降低美元汇率,许诺“可以贬值20%”。 在美国出口和制造业快速复苏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依旧不满足,他明里暗里暗示日本“仍有下跌空间”,在这样的口头暗示之下,日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即将拉开序幕。 面对频频在报刊媒体上征讨他的经济学家,竹下登表示,签订“广场协议”,不能仅从日本升值之弊来看,更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需要寻求世界大国的地位,签订广场协议,是日本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承担责任的表现。 资产价格上涨,令日本人的财富快速膨胀,日本人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消费,这一阶段,日本被戏称为“世界老板”。 “广场协议”后日本的经济结构开始转向内需主导型,国内的房地产、服务、物流等产业迅速发展,日本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甚至在1987年超过了美国。 与此同时,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得以以较少的费用,进口足够多的资源,这个资源贫瘠的小国,一时间打破了资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 即使没有“广场协议”,任何发达国家因劳动成本在本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会有规避保护主义,进入资源原产地和市场的要求。 同样签署“广场协议”的德国,同样面临着汇率升值的压力,但德国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将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灵活利用利率和通货膨胀手段,确保物价和生产稳定,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好兜底工作。 日本则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最后泡沫破裂,经济重创。 —— 有分析师猜测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协定”或是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缩减巨额贸易逆差。但与当年仅需日德配合不同,如今中国与欧盟的参与至关重要。 按照美国人设想,对外加征关税可以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带来提升就业、缩减贸易逆差。 美国人希望诱导美元进入贬值通道,进而提振出口,并让国内制造业在低利率环境下运营和发展。然而,想法很美但就像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加剧和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试图操控美元贬值同样面临两难。 美国人一方面希望压低美元汇率和利率,以此为杠杆来减轻债务负担、撬动出口增长和平衡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美元贬值过快,担忧引发市场恐慌和可能的抛售潮。 一旦出现抛售潮,不仅会压垮美国国内金融系统,也会导致国际层面的美元体系陷入混乱甚至崩塌。只有确保美元继续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维系美元信誉和美元霸权,才能使美国人保留借助美元在世界范围内“薅羊毛”空间。
没有什么可怕的,天塌不下来。美国多年来的贸易战、关税战,中国早有思想准备,中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