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的两架侦察机穿越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这种军事行动是否表明,美国在贸易上的

谦语话书风 2025-04-11 10:48:16

美国空军的两架侦察机穿越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这种军事行动是否表明,美国在贸易上的压力可能会转化为实际的军事威胁? 4月9日,中国宣布针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将加征高达84%的关税,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全面对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就连英国都“众筹”航母打击群远赴印太,参加与美国及其盟友的联合军演。 美国这种经济与军事手段的双管齐下,既是对中国战略韧性的试探,也暴露出其试图通过制造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的深层焦虑。 穿越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两架侦察机,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SR-72高超声速无人机。 这款号称“6马赫黑鸟”的装备,不仅能以6倍音速突破现有防空体系,还能搭载高超音速导弹执行打击任务。 其部署在中国周边,显然不只是为了收集情报,当贸易战演变为“经济灭国战争”,这类装备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战略威慑。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侦察机的活动轨迹与中国沿海关键基础设施高度重合,这种“精准侦察”极可能是在为潜在军事行动绘制目标清单。 再看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搭载24架F-35B战斗机,计划在印太地区与美日澳等国举行联合军演。 表面上看是“自由航行”秀肌肉,实则是美国试图构建“对华军事包围圈”的一环。 这种跨大西洋的军事联动,与17世纪英荷战争时期的“贸易战+海战”模式如出一辙。 当年英国通过《航海条例》打击荷兰贸易,同时用海军封锁北海,最终迫使荷兰签订城下之盟。 如今美国故技重施,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削弱中国,再以军事同盟形成战略压制,其用心不可谓不歹毒。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战与军事威胁的联动并非无解,面对霸权国家的讹诈,既需要战略定力,也需要战术灵活。 中国当前的应对正是如此,一方面对美加征84%关税,用经济反制对冲贸易战损失; 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建设,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歼-20隐身战机等装备的列装,已形成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实质性威慑。 有人担心贸易战会演变为“新冷战”,但当前国际格局与冷战时期有本质区别。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构建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以及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而美国的军事威胁,反而会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当各国意识到美元霸权可能被用作制裁工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交易量已同比增长300%,黄金储备的增加也成为各国规避风险的共识。 说到底,军事威胁从来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美国若一意孤行,只会重蹈英国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的覆辙。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谦语话书风

谦语话书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