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当冤大头?73亿美元购26架阵风,1架能买3架F-35!印度73亿美元砸向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11 10:48:54

印度又当冤大头?73亿美元购26架阵风,1架能买3架F-35!印度73亿美元砸向法国,就为了26架舰载版“阵风”战机,算上维护和武器系统,单价直接飙到2.8亿美元——要知道美军F-35C单价才1亿美元,这一架“阵风”能买三架F-35,都够得着六代机的门槛了。 消息一曝光,全球军迷都惊掉了下巴:印度到底是在买战机,还是在给国际军火商的腰包充业绩? 这笔天价订单的荒唐之处,首先体现在价格离谱。2016年印度空军买36架陆基版“阵风”,单价就已经高达2.4亿美元,如今舰载版更上一层楼。 对比一下,埃及2021年买30架“阵风”单价1.3亿美元,卡塔尔2017年采购的同型机单价也才1.1亿美元,印度硬是比别人多花了一倍的钱。 法国媒体早有爆料,当年印度采购“阵风”时,中间人靠伪造发票拿走750万欧元回扣,如今舰载版交易背后的利益链只会更复杂。 印度不是不知道贵,可自家航空工业烂泥扶不上墙,LCA“光辉”战机折腾30年还没搞明白,海军又急着给“维克兰特”号航母配舰载机,除了被法国狠狠宰一刀,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更要命的是,这笔“天价玩具”买回来能不能用都是个问题。法国“阵风M”舰载机在老家是靠弹射器起飞的,可印度“维克兰特”号用的是滑跃甲板,两者天生八字不合。 滑跃起飞需要战机有更强的推重比,可“阵风M”推重比只有1.05,比美军F/A-18E/F的1.15差了一大截,这意味着它从印度航母起飞时,要么少挂弹药,要么少装燃油,战斗力直接打对折。 还有机翼折叠的问题——“阵风M”机翼宽度10.8米,而“维克兰特”号升降机宽度只有10米,逼得法国人想出“拆翼尖挂架再上舰”的馊主意,每次起降都得折腾一番,实战中黄花菜都凉了。 反观美国F-35C,折叠后翼展10.7米,勉强能塞进升降机,可印度偏要选个“不合身”的,你说这是买装备还是买麻烦? 印度为啥放着更便宜、更适配的F-35C不要,非要吊死在“阵风”这棵树上?说到底还是地缘政治在捣鬼。美国推销F-35C时,明里暗里要求印度开放国防市场,还要限制和俄罗斯的军贸合作,可印度既想抱住美国大腿,又舍不得和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生怕得罪任何一方。 法国看准了印度这种“两头讨好”的心理,趁机抬高价格,反正你印度没有国产替代方案,不买我的就得买俄罗斯的米格-29K,而米格-29K的可靠性早就被俄军自己吐槽成“飞行棺材”,印度没得选。 这种在大国博弈间走钢丝的策略,最终让印度成了美法俄三方眼里的“提款机”——你想左右逢源,人家就把你当冤大头狠宰。 其实印度在军购上吃大亏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2012年谈126架“阵风”时,单价从9000万美元一路涨到2.4亿美元,最后还缩水成36架;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价格比中国贵40%;采购“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被俄罗斯从15亿美元一路坑到29亿美元,连甲板涂层都要额外加钱。 这些年印度国防预算年年涨,2024年更是达到880亿美元,可一大半都送给了外国军火商,自己的国防工业却始终停留在“组装厂”水平。 前国防部长安东尼早就无奈吐槽:“我们在谈判桌上永远是输家,因为我们没有替代品。”这句话道破了印度的死穴——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就只能在国际军贸市场任人宰割。

0 阅读:66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