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才驾崩,新登基的雍正就在父皇的灵柩前,当着大殿上所有人,毫不留情面地指责康熙

青史如烟啊 2025-04-11 11:17:11

康熙才驾崩,新登基的雍正就在父皇的灵柩前,当着大殿上所有人,毫不留情面地指责康熙的宠妃宜妃娘娘,犯了三条大罪:第一,不向太后行礼;第二,走在太后的前边;第三,不尊重雍正本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统治中国长达六十一年的康熙帝因病驾崩。十天后,四阿哥胤禛继承大统,成为雍正皇帝。 这一重大的权力交替发生在寒冬时节,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在康熙帝驾崩后的第九天,雍正帝为其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这场仪式不仅是对先帝的追思,更是新皇帝向天下展示权力的重要时刻。 当时的紫禁城内,王公大臣、宗室成员、后妃嫔御齐聚一堂。每个人的举止、站位都代表着各自的身份地位,一举一动都在彰显着宫廷等级制度。 在众多参加祭奠的后妃中,宜妃郭络罗氏是一位特殊的存在。在她年仅十七岁时,与姐姐一同入宫为宫女,凭借着自身的才德很快获得了康熙帝的青睐。 宜妃为康熙帝诞下三个皇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她的三个儿子中,胤祺和胤禟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胤祺深受康熙帝喜爱,被封为和硕恒亲王,是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皇子。胤禟则以其出众的语言天赋和经商才能而闻名,在朝中也颇有威望。 在康熙朝后期,宜妃的地位仅次于温僖贵妃、慧妃和惠妃,远高于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帝几乎每天都要与宜妃一同用膳,出行必带宜妃同行。 在康熙帝驾崩后的祭奠仪式上,年过六旬的宜妃因病不得不乘坐软轿前往。当时的宜妃已经六十二岁高龄,身体状况堪忧,实在无法步行至祭拜现场。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却在雍正帝眼中变成了宜妃的"三宗罪":不向太后行礼、走在太后前面、对新帝不敬。事实上,抬轿的人并非宜妃的随从,而是雍正帝指派的人员。 在这场祭奠仪式中,宜妃的软轿被抬到了皇太后乌雅氏的前面,违反了宫廷礼制。当宜妃见到雍正帝时,因身体虚弱未能及时下轿行礼,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傲慢无礼。 雍正帝借此机会,命人当场严惩宜妃身边的太监首领,以儆效尤。这种公开羞辱的做法,不仅是对宜妃个人的惩戒,更是一种政治信号。 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雍正帝的行为有其深层考量。首先是要巩固新皇帝的权威,树立其生母乌雅氏的太后威严。其次是要削弱宜妃在宫中的影响力。 宜妃的儿子胤禟是八阿哥党的重要成员,与雍正帝政见不合。在康熙朝后期的九子夺嫡之争中,胤禟一直站在反对雍正的阵营中。 胤禟不仅为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争夺皇位提供资金支持,还利用自己的社交能力四处拉拢党羽。这使得他成为雍正帝眼中的重要政敌。 在康熙帝驾崩前后,胤禟更是与当时在前线的胤禵保持密切联系,为其提供京城的重要信息。这些行为都被雍正帝视为对其统治的威胁。 因此,雍正帝对宜妃的打压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行动。通过打击宜妃,可以削弱胤禟在宫中的影响力,为后续清除政敌铺平道路。 此外,雍正帝还需要尽快确立其生母乌雅氏的皇太后地位。在康熙朝时,乌雅氏只是一位不受宠的妃子,而宜妃则是最受宠的妃子之一。 在祭奠仪式事件后,雍正帝开始了一系列针对宜妃及其家族的打压行动。首先是下令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张起用等十二人,以经济问题为由进行严查。 这场调查最终以张起用获罪告终,但这仅仅是开始。雍正帝随后又逮捕了宜妃女儿固伦恪靖公主的太监王士凤、王明都,将他们发配边疆。 在对宜妃的打压中,雍正帝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手段:在册封先帝嫔妃时,刻意不给宜妃任何封号。这种做法在清代宫廷历史上极为罕见,显示出雍正帝对宜妃的特殊针对。 接下来,雍正帝以康熙帝的遗诏为由,强制宜妃离开皇宫,迁往恒亲王胤祺的府邸居住。这一决定彻底切断了宜妃与宫廷的联系。 在打击宜妃的同时,雍正帝对其子胤禟的打压也在同步进行。胤禟被发配到西宁前线年羹尧军中担任督军,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随后,雍正帝又以"纵容下人,骚扰民间"的罪名,将胤禟交由军中拘押。最终,胤禟被削去宗籍,改名为塞思黑,与长子弘晸等四位家人一同被圈禁。 在雍正四年,胤禟在绝望中去世,终年四十三岁。他的长子弘晸被圈禁长达五十多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重获自由。 宜妃的打击并未就此结束。雍正帝在胤禟去世后,又以宜妃出宫三年未曾入宫请安为由,对其进行训斥。这迫使年迈多病的宜妃不得不入宫请安。 更为残酷的是,宜妃在晚年接连失去了三个儿子。继胤禟之后,胤祺也在雍正十年去世。此前,她的小儿子胤禌早在十一岁时就已离世。 最终,在雍正十一年八月,经历了诸多打击的宜妃在恒亲王府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0 阅读:64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