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有什么人没有?钟伟说:“儿女都在老家务农,还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都在农村。 1984年,钟伟因病住院治疗,身体状况堪忧。那时,他已年事已高,曾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此时,黄克诚大将特地前来看望他。 在病床前,二人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交谈。黄克诚关切地问道:“老家还有什么亲人吗?”钟伟稍作停顿后回答说,自己的儿女都在故乡务农。 钟伟将军,原名钟步云,1915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年少时便投身革命事业。14岁参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一生的军事生涯。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役,曾在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和徐海东指挥的红十五军团担任多个职务。从连指导员到团政委,再到师政治部主任,钟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勇气,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34年10月,钟伟参加了长征,途中多次历经艰难险阻。1936年,他被任命为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继续在革命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东征、西征的战役中,他的作战指挥能力逐渐得到锤炼,逐步成为一位熟知战术、果敢决断的指挥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钟伟率领部队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牵制并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钟伟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十旅旅长、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等职务,并最终成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的军长。 1947年初,钟伟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了“三下江南”作战。这个代号代表了三次南渡松花江,旨在粉碎敌军的“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布局。到1947年3月,钟伟的五师已深入敌后,准备配合一纵队继续推进。 然而,在3月9日,钟伟的部队在靠山屯附近侦查时,意外发现敌军87师262团的两个营正驻扎在该区域,且敌军刚刚到达,阵地并未稳固。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钟伟决定主动出击。 虽然按照上级命令,钟伟的任务是东进,他的政委却不同意擅自决策,认为不应偏离整体战略。然而,钟伟凭借着对战场局势的敏锐判断,认为此时若不打,恐怕错过了最佳时机。最终,他决定违令作战,带领五师发动了攻击。敌军毫无准备,被迅速击溃,惨败撤退。 此战的胜利引来了敌军88师的援军,激战一触即发。钟伟并未选择撤退,而是决定围点打援,将战斗打得愈加激烈。 此举虽然违背了上级的命令,但却成功吸引了敌人主力的注意,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钟伟的果断行动不仅改变了战局,也让林帅对他刮目相看。林帅在战后对钟伟的评价极高,称他为“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的典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钟伟的部队成功歼灭了敌军88师的大部分,并重创了87师,为“三下江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钟伟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东北战场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1948年,他被林帅破格提拔为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成为唯一一个从师长直接晋升为纵队司令员的人。虽然林帅曾打算将他提拔为副司令员,钟伟却拒绝了这个职位,坚持“宁做鸡头,不做牛尾”。 1949年7月,钟伟带领部队进入长沙。当时,钟伟的长子钟来良从家乡来到长沙,希望能够借父亲的权势谋得一职。然而,钟伟没有丝毫的优待之心,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儿子:“你适合做的是种田,回去吧。” 钟伟这一决定不仅没有让儿子感到怨愤,反而让他更加理解父亲的原则。钟来良回到家乡,终其一生从事农业,再未借助父亲的名气。 在钟伟的家庭中,他同样以严谨和正直为原则。尽管钟伟身为军区司令员,他在面对亲属时从不以职权谋取个人利益。特别是在孙子们的就业问题上,钟伟始终坚持让他们自力更生。即使是已有机会在北京工作,他也坚持要求孙子们回到家乡,靠自己的努力去发展。 1959年庐山会议后,钟伟在一次军委会议上的激烈反应,成为了震动全军的“钟伟事件”。当时,会议上有人指责彭德怀与黄克诚,甚至捏造历史事件,钟伟怒不可遏,站起拍案而起,直言不讳地揭穿了诬陷。 面对不公,他甚至愤怒地提到:“如果真要算,我也算一个,拿我去枪毙吧!”这番话令会议陷入一片混乱,钟伟最终被带出会场,送往军事法庭,随即被下放至安徽任职。 这次事件让钟伟的名声一度受到影响,但他始终坚守原则。直到1980年,中央军委为钟伟平反,恢复了他的职级待遇。
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
趣叭叭呀
2025-04-11 11:35:21
0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