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昼,当着文武百官和乾隆的面,直接把军机大臣讷亲,一脚踹到地上,打了一顿。 在一次朝政议事上,弘昼与军机大臣讷亲发生了激烈冲突。当时,百官齐聚,乾隆也在场。眼看争执愈演愈烈,弘昼突然失去控制,冲向讷亲,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接着,他几乎不加思索地对着讷亲的脸猛烈扇了几个耳光,整个过程毫不留情。 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没人敢出声。乾隆看着这一幕,目光不动声色,他没有立刻制止,只是转过头去,似乎对弟弟的暴力行为没有反应。待弘昼终于停手,乾隆才微微一笑,开口说道:“你看你,竟胡闹!”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虽生于皇家,却拥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特征。他的一生充满了离奇与争议,尤其是在他的爱好上,更是让人咋舌——他不仅喜欢办丧事,还常常沉迷其中,甚至把吃祭品作为一种嗜好。 虽然出生在显赫的皇室之家,拥有高贵的身份与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弘昼却并未按照通常意义上的贵族生活方式行事,反而时常展示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从小生活在权力的中心,弘昼的性格显得特别张扬与自负。雍正时期,他早早被封为和硕和亲王,意味着他在满清的王公贵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弘昼并未能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势与责任,反而任性妄为,常常在朝堂上与人争执。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他与军机大臣讷亲的冲突。当时在一次朝政议事中,弘昼与讷亲发生了严重的争执,结果竟在乾隆帝的面前,毫不顾忌地扇了讷亲一巴掌。这一行为令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感到震惊,然而,乾隆帝却并未予以制止,这种纵容反而让弘昼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的行为让宫廷内外的人都对他感到畏惧,尤其是那些王公大臣和内阁大学士,纷纷避之不及。弘昼的所作所为和他的身份极不相称,但正是因为乾隆帝的纵容,使得他能在宫廷中肆意妄为,几乎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 尽管如此,弘昼的品性和能力却无法与其弟乾隆相比,他在政治上表现得平庸无奇,既无雄图大略,也缺乏独立的见解和决断。 值得一提的是,弘昼在个人兴趣上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癖好,尤其是他对丧事的特殊情感。与普通人回避或惧怕丧事的态度不同,弘昼对办丧事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衷。 每当王府中有人去世,他便积极操办丧事,极尽奢华,邀请各地法师前来做法超度,甚至命人专门雇佣哭丧的演员,热闹非凡。 然而,与常人对丧事的哀伤心情截然不同,弘昼常常在一旁笑谈风生,享受着祭品和酒肉。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不仅让人感到诧异,更引发了许多猜测。有评论认为,弘昼这一举动或许并非单纯的荒诞,而是为自己谋划的某种深远策略。 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弘昼这一行为似乎没有引起太多的负面反应。相反,乾隆帝似乎更愿意以此为契机来观察他。弘昼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行为,可能成功地向乾隆帝传达了自己的“无心谋反”的信号,因而获得了更多的信任与荣宠。 此后,乾隆将更为重要的军机事务交给了他,似乎更加礼遇这位弟弟。这种现象引发了历史学者的推测:弘昼或许是在韬光养晦,通过种种“荒唐”的举动让乾隆相信他并无争夺帝位的心思,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杀身之祸。 弘昼在文学上也有一些成就,其中《金樽吟》被誉为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皇权的淡漠与对个人享乐的追求,其中所透露出的“及时行乐”情怀,似乎更加印证了他与权力斗争的距离。 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救命诗”,弘昼通过这首诗向乾隆帝表明了自己并没有雄心壮志,甚至没有心思争夺皇位,从而化解了乾隆可能的疑虑。 然而,弘昼的一生并没有一直平安无事。乾隆三十五年,他突然去世,享年仅三十岁。关于其死因,史料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清史稿》简短地记载了弘昼的去世,称其“薨,予谥”,但没有详细说明其死亡原因。 这一段记载虽然没有明确指向任何异常,但也无法排除他死因的复杂性。无论是疾病、意外,还是其他未公开的因素,弘昼的死亡都显得格外神秘,成为了清代历史中的一大谜团。
乾隆的弟弟弘昼,当着文武百官和乾隆的面,直接把军机大臣讷亲,一脚踹到地上,打了一
趣叭叭呀
2025-04-11 11:37:09
0
阅读:52
立银
乾隆三十五年,他突然去世,享年仅三十岁。也就是乾隆五年,雍正去世后第五年弘昼才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