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扶不扶”反转:善良女子终获正义裁决

高霞来说事呀 2025-04-11 13:59:22

在当今社会,“扶不扶” 的问题如同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让不少本有善心的人面对他人困境时,心生迟疑。湖南的李女士却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善良和正义在法治社会是受到保护的。这起事件不仅还了李女士一个清白,也给那些恶意讹诈之人敲响了警钟,其影响远不止于事件本身。 事情要从李女士收到法院公正判决说起,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老人家属需赔偿李女士 6.8 万元的精神损失费,并在当地媒体上公开向李女士道歉。这一结果,看似是李女士的胜利,可在过程中,她也曾陷入深深的绝望与无助。 那是 2023 年湖南一个寒意逼人的夜晚,李女士和朋友聚餐后,微醺的她走在回家路上。在小区单元门口,借着微弱的灯光,她看到一个身影倒在地上,还传来痛苦的呻吟声。四周寂静无人,黑暗仿佛隔绝了这里与外界。一般人可能会因为害怕麻烦而选择离开,但李女士没有丝毫犹豫,快步跑向老人。 当靠近时,她看清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痛苦的老人,无力起身也无法回答她的问题。李女士虽脑袋因饮酒有些迷糊,可善良本能驱使她迅速掏出手机拨打 120。在等救护车时,她一直守在老人身边,紧紧握住老人的手给予安慰。救护车来了后,她陪着老人到医院,还出于好心垫付了 1000 元医药费,留下联系方式后便离开了,以为事情就此结束。 可不久后,李女士接到医院工作人员冷漠且强硬的电话,告知她老人家属称是她撞了老人,要求赔偿十万元。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李女士震惊又愤怒,她大喊自己是救人并非肇事者。然而工作人员只是传达意思便挂断电话,李女士委屈无助,在愤怒驱使下选择报警。 本以为警方能查明真相,可警方调查发现事发地周边无监控,李女士的解释没有有力证据支撑。这让她陷入绝望,仿佛掉进黑暗深渊。但她没有放弃,她想,如果放弃就等于让善良被恶意践踏,于是开始艰难的取证之路。 她一户户走访小区住户,不厌其烦讲述遭遇,询问是否有人目睹。多数人摇头表示没看到,李女士虽失落却未气馁。终于,一位小区大姐被她打动,称自家监控或许能拍到。李女士眼中燃起希望,跟着大姐查看监控,视频清晰显示老人是自己摔倒,李女士是善意救助。大姐还透露老人之前有疑似碰瓷行为,小区很多人都知道。李女士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洗清冤屈的喜悦,也有对老人家属恶意行为的愤怒。 即便有了证据,老人家属仍将李女士告上法庭。在法庭上,气氛紧张严肃。老人家属态度强硬,一口咬定是李女士撞人,要求高额赔偿,其中一人还大声指责。李女士虽心寒愤怒,但保持冷静,坚定地向法官陈述自己是好心救助,并提交监控视频作为证据。法官认真查看,综合其他证人证言等证据后,最终认定老人家属讹人获利行为有明显恶意,侵犯了李女士合法权益。 有人可能会觉得,如今社会风气不好,做好事容易惹麻烦,“扶不扶” 问题难以解决。但这起案件却表明,只要有证据,法律会保护善良之人。从数据上看,此类讹人案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正义得到伸张的比例并不低。通过对类似案件的田野调查发现,多数人在有证据支持时,都能得到公正的判决。反事实推演一下,如果李女士当时放弃寻找证据,可能就会被恶意讹诈成功,那善良就会被打压。 这起案件中,李女士的坚持和善良,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而法律的公正裁决,也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恶意讹诈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案件只是少数,不能改变 “扶不扶” 的大环境。但实际上,每一个这样的案件,都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心中的善良。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善良会被保护,恶意会被惩罚,“扶不扶” 这个困扰社会的难题,终将不再是人们心中的枷锁。 让我们记住李女士的经历,记住法律的公正,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正义的社会,让善良得以传递,让恶意无所遁形。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27

用户12xxx27

2
2025-04-11 21:24

不说别的,一年多时间😂还是算了吧,管好自己就行了

用户10xxx90

用户10xxx90

2
2025-04-11 20:53

判赔6.8万还是太低了,对这种人应该施以终身监禁,不得保释。让他和那些准备做恶的人知道做恶的后果是严重的

狂奔的蜗牛

狂奔的蜗牛

1
2025-04-11 20:47

做了好事最终需要法院给正名。值得吗?

高霞来说事呀

高霞来说事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