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少将刘秉彦走进北京饭店用餐,不经意间瞥向柜台,脸色骤变,随即压低声音,急切地对身旁人说:“火速调部队过来!” 1949年9月,北京刚刚解放不久,城市里虽表面一派安宁,暗地里却仍潜藏着许多危险的暗流。 此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对中共中央来说,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引发动荡。 这一天,战事正紧,北京饭店内却一如既往地张灯结彩,因其地处城中心,是旧时北平政要、富贾汇聚之所。 如今虽换了新主,却仍承担着不少官方接待和谈事任务。 开国少将刘秉彦就坐在这座饭店的一张靠窗圆桌旁,他面容刚毅,虽年不过三十五,双目却已透出久经战火的警觉。 他与几位战友低声交谈,面前摊开着一张简略地图,正筹划着围剿北平城内潜藏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一旁的战友正说着:“据可靠情报,朱占奎部可能还有余党藏在城中,他们想趁建国前夜制造混乱……” 刘秉彦却没有完全听进去,他的视线,已被不远处柜台后的一名服务员吸引了去。 那人身形瘦削,穿着略显宽大的服务员制服,左腿明显有些跛,每走一步,身体便微微倾斜。 可就是这一点异样,让刘秉彦忽然间警觉起来。他的眉头紧蹙,似是从记忆的深处翻起了某个模糊的影像。 他盯着那人看了几秒,突然猛地一怔,脸色顿变,他迅速低下头,压着嗓子对身旁一位战友说道:“马上,火速调部队过来——这人像极了马学刚。” “马学刚?”战友一惊,“那不是朱占奎手下头号亲信吗?早说潜逃了,怎会出现在这里?” “我也不敢确定,”刘秉彦声音低沉,“可那条瘸腿我记得太清楚了。马学刚在1947年榆次战役中左腿中弹,后来我们围剿朱占奎,他和朱一同逃脱,之后便再没消息。” 战友不再迟疑,立即悄然离席去联系部署,而刘秉彦则装作无事发生,继续与桌上几人交谈,目光却时刻留意着那名服务员的一举一动。 此人神情自若,甚至偶尔露出职业化的微笑,手脚利落地为客人端茶送水,仿佛真是个老实本分的工人。 但越是镇定,越让刘秉彦心生警惕,他见识过太多伪装得滴水不漏的敌特分子。 马学刚当年便是从八路军内叛逃,暗中带走了一份关键作战地图,造成上百名战士牺牲。 不多时,饭店外悄然聚集了几名便衣战士,刘秉彦微微点头示意,他们迅速换了服装混入饭店,逐步靠近目标。 马学刚显然也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他手中动作渐慢,眼角余光频频向四周扫视,刘秉彦果断起身,走向柜台。 “师傅,麻烦给我来壶热水。”他语气平和。 “好的,稍等。”那人转身准备。 就在他一转身的刹那,刘秉彦猛地一把扣住了他的肩膀,同时低声喝道:“马学刚,还想装下去?” 那人身形一震,猛然挣脱,但腿伤限制了他的速度,刚想冲出柜台,就被赶来的战士一把按倒在地。他拼命挣扎,却已无济于事。 “你们……你们认错人了……”马学刚气喘吁吁,仍不死心。 “你脸变了,声音换了,可这条腿骗不了人。”刘秉彦冷冷地说,“还有你手上这枚老式军表,是不是朱占奎亲手给你的?” 对方沉默数秒,终是无力地垂下了头,事后,军方迅速对其审讯,确认了其真实身份。 马学刚坦言自己早在解放军接管北平前一个月就潜入城中,靠假身份混进北京饭店,意图在关键时刻为潜藏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 但问题在于,他跟总部失联了,目前只能在这里等待机会。 “我知道自己逃不掉了。”他苦笑道。 刘秉彦看着他,沉声说,“人民不会再给你们搅乱山河的机会了。” 这起事件随后被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城的安全防卫等级也因此全面提升,而刘秉彦少将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所以在1955年才获授少将称号。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1-07-05 《刘秉彦: 冀中平原显神威,由学生成长为开国将军》
1941年,八路军的一名干部被伪军便衣队绑得死死的,准备押进城里审问。谁料,刚到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