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刚刚还政于宋高宗的张邦昌,又怀念起宋徽宗宠妃李春燕,两个人推杯换盏、念起旧情。次日,便有大臣向宋高宗告密,高宗淡然地说:“事没查清,话不能乱说。” 北宋靖康二年的二月,金军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金国皇帝随即下诏废黜已沦为俘虏的宋钦宗,这一天是公元1127年二月丙寅日,北宋就此走向灭亡。 金人攻入开封城后,将宋徽宗、宋钦宗连同皇室、皇族、贵戚、近臣以及各种工匠等一万四千多人一起掳往北方。这段黑暗的历史被后人称为"靖康之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沉重的伤痛。 在这场巨变中,一个名叫张邦昌的人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原本是北宋末年的一名主和派官员,在宋钦宗继位后被派去金营议和。 宋钦宗一方面派张邦昌去金营议和,另一方面又暗中安排主战派偷袭金人军营。更为致命的是,朝廷并未给予张邦昌任何议和授权。 在金营中,张邦昌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一再强调突袭金营并非朝廷授意,这才保住了性命。然而没有朝廷授权,议和自然无法达成实质性的结果。 金兵随后发动了第二次围攻开封,此时张邦昌已经回到城中。金人对中原领土并无太大兴趣,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钱财。 由于当时中原百姓普遍反抗金人,金人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要求开封城内的百官推举一位非赵氏族人出任皇帝,以便于他们控制局势。 在金人的授意下,百官们推举了张邦昌作为新皇帝,国号定为"楚"。这个决定让张邦昌成为了一个特殊时期的过渡性统治者。 张邦昌的统治时期只有短短三十二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着对宋朝的敬意,从未真正以皇帝的身份自居。 在金军撤退后,张邦昌主动请求元佑太后垂帘听政。随后,他又积极支持宋徽宗的第十子赵构继位,促成了南宋政权的建立。 宋徽宗被俘北去时,他的宠妃李春燕也在被掳的人群之中。在金军占领开封期间,金人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定。 他们将李春燕等十余名宋朝女眷"赐"给了新立的楚国皇帝张邦昌,并且指定李春燕为楚国皇后。这个决定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联姻,更是金人对宋朝皇室的一种羞辱。 在张邦昌执政的三十二天里,李春燕虽然被迫担任楚国皇后,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宋朝的忠诚。在宫中的日常起居中,她仍然遵循着宋朝后妃的礼仪规范。 这段特殊的婚姻关系,随着张邦昌主动让位而发生了改变。当南宋建立后,李春燕重新回到了宋朝宫廷的体系之中。 然而,在短暂的相处中,张邦昌与李春燕之间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即便张邦昌还政后不再承认这段婚姻关系,但两人之间的往来并未完全断绝。 在众多史料记载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引人注目。一天夜里,张邦昌在酒后来访,李春燕虽然表面上推辞,说自己已经重回宋朝宫眷的身份。 但她还是表现出了对张邦昌的关切之情,不仅亲自将醉酒的张邦昌扶上马车,还特意安排了自己的干女儿陈氏照顾他。这些举动都显示出两人之间存在着超越政治的情谊。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李春燕多次私下派人给张邦昌送去一些日常用品。这些细微的举动,虽然看似平常,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充满了风险。 对于李春燕来说,她的处境极其微妙。作为前朝皇帝的宠妃,现今又与张邦昌有着这样特殊的关系,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政治风波。 在南宋朝廷中,不少大臣对张邦昌和李春燕的来往早有微词。这些往来虽然私密,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任何秘密都无法长期保持。 那一夜的推杯换盏,成为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在这次会面中,他们谈起了那段特殊时期的往事,回忆起各自在乱世中的选择。 这场会面很快就传到了宋高宗赵构的耳中。作为宋徽宗的亲生儿子,赵构对于张邦昌与自己父亲的宠妃之间的关系,显然无法释怀。 当大臣们向宋高宗赵构报告张邦昌与李春燕来往的消息时,赵构表面上显得十分平静。他对前来告密的大臣说:"事情没有查清楚之前,不要轻易下定论。"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针对张邦昌的政治清算正在秘密进行。赵构派人严密监视张邦昌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收集各种对他不利的证据。 第一个被带走的是李春燕。在严刑拷问之下,这位曾经的宋徽宗宠妃被迫供出了许多与张邦昌有关的"罪状"。这些所谓的罪状,很多都是被强加的莫须有的罪名。 在历史记载中,关于张邦昌的最终罪名,史书上仅留下了"诏数邦昌罪"五个字。具体是什么罪,却并没有详细记载,这本身就说明了这场审判的政治性质。 这场审判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在赵构的授意下,朝廷很快就给张邦昌定了罪。张邦昌最终被赐死,结束了他传奇又悲剧的一生。 张邦昌的案件,在南宋初期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影响。通过处死张邦昌,赵构不仅清除了一个潜在的政治威胁,也向朝廷上下释放了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任何与金人有关联的人物,即便曾经立过功劳,也随时可能成为政治清算的对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一天夜里,刚刚还政于宋高宗的张邦昌,又怀念起宋徽宗宠妃李春燕,两个人推杯换盏、念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1 15:41:40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