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讲中医胆的功能 从解剖的角度看,身体所有的静脉血最终都要回流入肝脏,同时把血内的浊物也带回了肝脏。肝阳肝阴把血中浊物分离出来,将它们与肝阴相结合化为了胆汁,然后通过胆管的传输把胆汁存入胆内。 胆与胰脏之间有一个通道相连,胆汁和胰液通过这个管道注入到十二指肠来帮助消化食物,而胆汁主要起消化油脂性食物、肉食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长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会导致血中浊物的比例过多,或总是熬夜导致肝脏运化分解的效率下降,而最终还是形成血中浊物的比例过多。 当血内的浊物过多时 ,那么回流到肝脏内的血液就难以被有效的运化分解,那么就会有部分浊物在肝脏内形成滞留,久而久之形成大范围瘀积,这是脂肪肝形成的一个原因。肝木本温其性升发而主疏泄,肝脏内浊物过多,又运化不掉,木郁不通就会形成郁火,火发浊阴而生湿热,肝胆相传则湿热入胆。有了湿热其实就已经形成西医所说的炎症了。这也是胆囊炎形成的原因之一。湿热烁津,胆汁渐凝,凝则不通,而成郁积,久结为石。胆与胰有通道相连,胆汁凝阻通道致胰液不出郁而在内则成胰腺炎。 胆汁与胰液均为消化之液,具有腐蚀性,肠胃中有水谷时用其辅助消化,一旦郁而不通则灼烧脏器。 胆汁只能存于胆囊,这是一物能降一物。胆囊根据肠胃中水谷的多少释放胆汁。胆汁释放于肠胃还会刺激肠道蠕动而帮助排便。如胆囊切除,胆汁存储功能则由肝脏代偿,而因为没有了胆囊这个存储释放的器具和媒介,胆汁则要么过量释放于肠道,要么郁与肝脏而不通。人则容易运化失常,不能吃油腻食物,容易腹泻、或便秘。 从古中医的角度看,胆还有藏精的作用,胆汁也属于精的一种。因为它是被运化提纯出来的。它是木的精。它向肠胃中释放的时候就是肝木的疏泄作用的具体化。如果肝火旺,那胆汁释放的速度就会加快,释放的数量也会增多。肠胃受到胆汁刺激后人就会消谷善饥。这就是肝火传胃火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古中医的角度看,胆除了包含胆囊这个器官,它还包含了一些功能。肝木主升,而胆木主降。它两形成了一个圆运动。平时说肝火不降,如果从古中医的角度我们叫胆火不降或者相火不降。因为肝木只管升,往回来往下降都叫做胆木。这就是木的出与入。比如桂枝就是升肝木的,芍药就是降胆木的。 人身胃土、肺金、胆木都是主降的,不同的是胃主降营,肺主降气(津气同降,因为津是气的载体),胆主降血。 胆木一旦不降,血就不降了。血为火,它不降就会手心发烫发红,血受热变焦为苦,所以会口苦咽干。火传入胆经人就容易出现偏头痛,肝胆经当令醒的情况。 肺主气降,胆主血降。现在肺要降,而胆火不降,胆木就会邢金,所以就容易出现鼻血,所以很多鼻血除了治肺金还要治胆火的。特别是小孩子。 血不能降,不能正常回流入肝胆,导致胆汁的分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中焦的运化功能,所以还会影响了气血的生成,出现中虚兼上焦火不降的这么一个状态。 血少不能养心神,人就变得容易惊悸和受惊吓,还会影响人的胆量和睡眠及其决断力。因为这些情绪都和气血的多少及其质量是直接相关的。而胆恰恰是运化水谷生成气血的关键,又是血与相火能否下降的关键。
春养肝,肝越好,人越美!健康养生
【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