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打压中国只会起到反效果#】#外媒称中国会在美国压制下强势反弹#英国

环球网 2025-04-12 09:37:21

【英媒:#打压中国只会起到反效果#】#外媒称中国会在美国压制下强势反弹# 英国《金融时报》4月10日文章,原题:如果特朗普的目的是压制中国,那他完全做错了 技术飞跃很少诞生于安逸,而是在冲突、竞争和迫不得已情况下实现的。从核能到太空竞赛再到现在中美的人工智能竞争,当风险最高时,创新就会加速。美国政府的灾难性关税战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经济损失,但也可能点燃中国的技术浪潮。美国关税给了北京明确理由采取行动,加倍努力提升技术优势。如果华盛顿的目的是压制中国崛起,那它完全做错了。

关税不仅会改变贸易流向,还会改变资源流向,重塑产业结构。如果美方的目标是遏制中国技术进步,那应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很多产品保持低关税,将中国锁定在低利润基础制造业方面。但事实恰恰相反。讽刺的是,中国制造业曾迫使美国退出低端制造业,美国如今的打压正促使中国将资源转向价值更高的先进技术。

北京已得出结论:创新与核心技术控制是抵御关税的唯一可持续手段。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如华为和比亚迪,更能抵御关税和供应链冲击。科技和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中国国家计划的核心。“人工智能+”战略旨在将人工智能迅速嵌入所有可能的领域。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创造者DeepSeek就是在这种受到限制的背景下诞生的。中国还大力投资光量子计算,建设可与 “星链”相媲美的低轨道卫星网络,并为商业空间站奠定基础。中国的目标是在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工厂机器人密度方面领先全球。

贸易战正在发挥重启作用,重新确认增长和竞争的首要地位。中国对民营部门的支持加大,相关减税和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正在推出。

技术限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它们非但不会阻碍进步,反而会将需求转向内部。以半导体为例:中国消耗全球1/3的芯片,一度严重依赖美国供应商。制裁并没有减少需求,而是改变了方向。现在,中芯国际(SMIC)等中国本土公司的收入创下新高,并在研发方面进行再投资。

中国有种观点,好公司不会“躺平”——它们会适应。美方的第一波制裁引发了全球化动荡。中国企业迅速行动起来,转移生产基地,拓展新市场,改变商业模式。比如,深圳的传音如今占据了非洲智能手机市场51%的份额,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75%的收入来自海外。

关税上升还加速了向数字供应链、服务贸易和云基础设施的转变——这些趋势发挥了中国在数字平台、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尽管中国是制造业强国,但其服务贸易额在全球占比很少。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爆炸式增长为中国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

历史曾经见证过这种态势。当拿破仑试图通过“大陆体系”削弱英国贸易时,英国转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转向工业化和机械化。成本上升和工资压力是蒸汽机、纺织厂和海军力量的催化剂。美国可能正在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如果“让美国再次伟大”是美国现政府的目标,就不应该害怕一个安逸的中国,而应该害怕一个受到(美国)限制的中国。(作者Keyu Jin,乔恒译)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