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你30秒自测血管是否淤堵以下是一些可以自测血管是否淤堵的方法:
观察身体外观
看皮肤颜色:观察手指、脚趾等部位的皮肤颜色。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应均匀、红润。若血管淤堵,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绀、苍白或呈青紫色。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患侧下肢皮肤可能会出现青紫。
观青筋暴露:查看手臂、腿部等部位的静脉血管。若静脉血管明显凸起、扭曲,像蚯蚓一样,可能提示静脉回流不畅,存在血管淤堵的可能,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感受身体感觉
肢体疼痛:在没有明显诱因如外伤、劳累的情况下,若肢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尤其是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可能与血管淤堵有关。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会出现下肢发凉、麻木、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会因下肢供血不足而加重。
肢体麻木:经常感觉手指、脚趾等部位麻木,或有蚁行感,活动后也不能缓解,可能是血管淤堵影响了神经的血液供应。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若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就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
测试肢体功能
握拳试验:紧握拳头约 30 秒,然后松开,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松开后手掌能迅速恢复红润,说明血管功能较好;若恢复缓慢,或仍有苍白、发绀等情况,可能提示手部血管有淤堵或循环障碍。
下肢抬高试验:平躺在床上,将双腿抬高至与床面成 45 度角,保持 1 - 2 分钟,然后观察双腿皮肤颜色。若腿部皮肤出现苍白或蜡黄色,且在放下双腿后 10 秒内不能恢复正常颜色,提示下肢血管可能存在淤堵,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以上方法仅能作为初步自测,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血管是否淤堵。若怀疑血管有问题,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如血管超声、CT 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