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书如其人,那从《交易的艺术》能看出特朗普到底是啥人吗?其实,这本特朗普40岁时出版的自传,基本是他入主白宫之后的剧本。跌宕起伏,既魔幻又现实,堪称一场危险的商业真人秀。 1987年,纽约地产大亨特朗普出版《交易的艺术》,这本书后来不仅成为了商业畅销书,更成了他入主白宫之后的执政剧本。从钢铁关税到美墨边境墙,从“极限施压”朝鲜到开启对华关税贸易战,他把国家治理变成了一场大型商业交易和谈判。 接下来,我们先简单聊下《交易的艺术》,毕竟40岁已是不惑之年,特朗普的三观已基本成型,往后也不可能再有啥改变了。 一是极度自信,自信到只相信自己,啥都懂,干啥都能赢,书中充斥着他对自身能力的夸耀。强调自己“直觉极佳”“总能在交易中占据上风”“纽约没人比我更懂房地产”……此外,他还习惯于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天赋,而非外部条件。 二是实用主义,他的交易哲学就是为达目标,可以无视底线,可以随意改变立场,甚至可以把“契约精神”变成“契约精神病”。他将人脉视为工具,只注重别人“能为我带来什么”,而非长期忠诚。 三是擅长表演,他在书中通过私人飞机、豪宅等元素刻意营造“奢华赢家”人设,把所有一切都包装成秀场。为了吸引媒体免费报道,他不惜夸大项目规模,挑衅对手,甚至编造故事。 四是喜欢对抗,非常坚持11条交易原则:敢于野心勃勃、最大化选择权、善用杠杆、大肆宣传、强硬反击……强调对抗性博弈,为了彻底压制对手,他会显得非常情绪化,故意愤怒或冷漠,甚至威胁退出谈判以测试对方底线。 五是偏好风险,一边加杠杆成瘾,沉迷于“用别人的钱赚钱”,一边又淡化债务风险,掩盖危机。一旦爆发危机,他倾向于用更大胆的行动掩盖问题,而非保守止损。 六是自相矛盾,比如他承认他爹对他的财务支持,却又极力强调“我的成功与他无关”,既依赖又抗拒,跟欲拒还羞的小媳妇似的。在书中,他多次提及那些“羞辱看不起我的人”,却又极力想成为那样的人…… 这就是他的40岁画像,将商业视为表演秀,依赖个人直觉而非系统分析,偏好短期博弈,缺乏战略耐心。在风口飞猪的80年代,这种精神特质和行事风格,确实让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进入21世纪存量博弈之后,就玩不转了,结果破产6次。 其实,“交易的艺术”主要分为四部曲:一是提出一个远高于对方预期的目标,让对手难以接受;二是大肆宣传,搞得满城风雨;三是反复摇摆,制造混乱,让对手无所适从;四是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 2016年竞选成功之后,他把这本“交易圣经”搬进了白宫,把治国之道鼓捣成了交易的艺术:开天价以占地利,造混局以夺先机,树金字以沽溢价,把商海屠龙技当成庙堂杀猪刀。 一是极限施压开天价,典型就是对中国加征关税。2018年3月,美国以“301调查”为依据,突然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试图迫使中国改变经济政策,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 首轮就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9月进一步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随即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采取对等反制。 二是造混局以夺先机,让对手自乱阵脚。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突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不仅阿拉伯世界懵圈,连美国务院都措手不及。2018年,为了逼迫美国会拨款修墙,他不惜让联邦政府创纪录关门35天,让60万雇员拿不到工资。 三是树金字以沽溢价,将品牌思维应用于政治领域。比如把G7峰会变成“特朗普真人秀”,导致默大妈翻白眼的照片全网疯传。他把竞选集会包装成“特朗普秀”,2016-2020年集会门票收入超3亿美元。 其实,他就是把国家当公司管,把选民当客户哄,把外交当促销做。问题是交易的艺术在商业上或许有效,但治国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商业注重短期,而治国则是长期的,非洲有句谚语叫:砍树赚快钱的人,没资格当园丁! 因为商业可以申请破产保护,比如特朗普在商界破产六次,每次都靠债务重组东山再起。他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宣称“破产不是失败,只是重组策略。我六次破产,每次都赚得更多!” 但国家宣布“破产”后,是无法免除外债的,拒付将引发资产扣押、法律围剿及经济孤立三重打击。2012年,阿根廷就因为主权债务违约,导致“自由号”军舰被扣,甚至连总统专机都成为了扣押目标。 其实,这就是交易艺术的终极悖论,历史学家弗格森说:“商人总统的问题在于,他以为国际条约是酒店合同,可以随时违约赔定金了事。”所以,特朗普虽然用“交易的艺术”赢下一场场战役,但也暴露了致命缺陷。 商业可以算投资回报率,但国家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减税可以推高股市,但会挖空财政。加征关税可以打击他国,但也同样痛击美国…… 其实,“交易的艺术”本质上是一场“用商业短跑冲刺政治马拉松”的实验。所以,它不可能成为治国之道,因为商道贵速,而政道贵久;商业可破产,而国不可朽!
都说书如其人,那从《交易的艺术》能看出特朗普到底是啥人吗?其实,这本特朗普40岁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4-12 10:14:33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