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湟鱼泛滥成灾,为何无人敢吃?一位5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青海湖里有12.03万吨湟鱼,随手就能捕捞到,但当地人就是不吃。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只有两样东西不能吃,一种是真的不好吃,一种是珍稀动物。 还记得以前美国感恩节的时候经常吃火鸡,不少网友好奇为什么不见中国人养火鸡呢?火鸡到底是什么滋味儿呢? 正幻想呢,美国留字的一句话给出了真相,火鸡从头到脚只有腿好吃,其他部位的肉就像撕碎的纸一样索然无味。 火鸡是不好吃的,而湟鱼却是珍稀动物。 早些年湟鱼还不是珍稀动物的时候,可是青海人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湟鱼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青海湖里,由于被高盐度的海水浸泡净化掉了鳞片。 每年春夏两季,湟鱼总是调皮地跳出水面,用尾巴拍打着自己的身体游来游去,那肉质绝对紧实鲜美,无论清蒸,红烧还是糖醋,只要吃一次就能让人念念不忘。 可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的粮食都不够用,青海省地处高原,遍地都是牧场,更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填饱肚子的主食。 于是,当地的居民为了活下来,只能成群结队去青海湖里捕捞湟鱼,渐渐的,湟鱼数量越来越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当时各省都紧锣密鼓的发展经济,对环境和自然生态还没有那么重视。 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希望渔民们有规律,有限制地下海捕捞。 可是这种引导性政策并不具备什么法律效益,再加上当时旅游业发展起来,不少人千里迢迢跑过来就是为了吃一口湟鱼,于是捕捞现象越来越严重。 眼看着真不剩几条鱼了,相关部门立刻出台严格限制,禁止任何渔船和渔民下水捕捞,一经发现立刻罚款。 这下子湟鱼真成了珍稀动物。 相关部门不仅不让渔民打捞,还请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帮助湟鱼人工繁殖。 每到鱼群产卵的季节,科研人员们都会在上游区等待。 一条湟鱼大约可以产出5000枚鱼卵,科研人员只提取少部分用于人工养殖,其余的则任由其自然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湟鱼的生存现状终于有所好转,青海湖里的鱼群也越来越多,经常可以看到鱼群冲出水面翻滚的场面。 青海湖里的鱼都快装不下了,相关部门还是没有取消停止打捞的禁令。 湟鱼看似很多,其实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一年就长一两肉,个头也长不了几厘米。 按照湟鱼的生长周期,要是真的放开捕捞的话,长的速度绝对赶不上人吃的速度。 从拯救湟鱼也能看出,现在国家越来越注重生态发展。 早些年青海地区为了发展过度放牧,很多草场都被吃成了土坡,水草几年还生不出一茬。 要是放在以前,牧民的发现这块地方不适合放牧,就会成群结队迁徙走,这块地也就被彻底浪费了。 可是每一寸土地资源对国家来说都无比珍贵,当地部门结合农牧专家给牧民们制定了“以草定畜”的方针。 为了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保护草场,宁可减少放牧的数量,也不能让草地负担过重。 草地负担过重就意味着沙漠化进程加快,看看老邻居蒙古国,由于过度放牧,到处都是沙漠。 每到春天,随着西伯利亚气流的变化,蒙古国的风沙就会刮到中国境内,让同族兄弟内蒙古睁不开眼。 现在看来经济发展虽然重要,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也同样重要,只有有了青山绿水才会有金山银山,而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放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 光明网:拯救濒危湟鱼 青海湖如何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
青海湖的湟鱼泛滥成灾,为何无人敢吃?一位5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青海湖里有12.
悦悦小侃历史
2025-04-12 10:22: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