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个广西的舞蹈演员写信,自称是毛主席的女儿。工作人员一看就觉得她是个骗子,可是毛主席却说:“让她来,我想见见她!” 1973年的一天,中南海收到了一封来自广西的信件。这封信与往常不同,信封上没有写寄件人的名字,只写着"广西女儿致毛主席"。 工作人员起初以为这是一封普通的群众来信。但当他们读完信件内容后,不禁面面相觑。 信中详细讲述了1958年中南海舞会的情景,还提到了毛主席当年给写信人改名的往事。这位自称是"广西女儿"的人,对十五年前的往事描述得如此细致。 对于这样一封特殊的来信,工作人员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们从未听说过毛主席有一位广西的女儿;另一方面,信中提到的细节又如此真实。 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他们还是决定将这封信呈递给毛主席。这位来信者的身份究竟是真是假,还是让主席定夺为好。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当毛主席看完信件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小岑写来的信,让她来北京吧,我想见见她。" 原来,这位自称"广西女儿"的写信人名叫岑荣端,是一位舞蹈演员。她与毛主席之间的情谊,要从1958年那场中南海舞会说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位普通的舞蹈演员能与国家最高领导人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情谊,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但事实就是如此神奇。 这封信的内容很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信中不仅回忆了过往,还讲述了她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 毛主席仔细阅读完信件后,立即安排人员回信,邀请这位"女儿"春节期间回北京。这个决定,让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感到意外。 1958年,北京文工团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他们要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舞蹈节目。 在众多舞者中,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年轻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刚刚考入文工团的岑荣端。 那天的舞会上,岑荣端被安排为毛主席伴舞。面对这位国家领袖,年轻的舞者难免紧张。 但毛主席的亲切态度很快化解了她的不安。主席不仅与她闲聊家常,还为她的名字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荣端不如改成云端,寓意着飞上云端。"毛主席的这个建议,让这位年轻的舞者倍感温暖。从此,她便有了两个名字:岑荣端和岑云端。 在之后的日子里,岑荣端经常受邀去中南海表演舞蹈。 每次见面,毛主席都会抽出时间与她交谈。他们谈论历史、文学,也聊舞蹈艺术。 1966年,因为工作调动,岑荣端随丈夫迁居新疆。这一别,竟是十二年之久。 但地理上的阻隔并没有让这份情谊中断。毛主席经常通过工作人员向她传递问候。 在寄给岑荣端的信中,毛主席不仅关心她的生活,还常常推荐一些书籍给她阅读。这些书信成为了连接北京与新疆的纽带。 主席在信中说:"除了跳舞,也要多读书,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的叮嘱,让远在新疆的岑荣端倍感温暖。 她将这些来自主席的信件珍藏起来。每当看到这些信件,就仿佛看到了一位父亲在关心远方的女儿。 在新疆的岁月里,岑荣端也经常写信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她的信中总是充满对主席的敬意和思念。 1973年春节,岑荣端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十二年的时间,让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她再次见到毛主席时,眼前的景象让她难以平静。曾经那位精神矍铄的领袖,此时已白发苍苍。 岁月虽然在毛主席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待人的温暖却丝毫未变。见到岑荣端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她为什么这么久都没回来。 这次重逢后,岑荣端开始频繁往返于新疆和北京之间。每次回北京,她都会去看望毛主席。 在这期间,她发现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眼疾的困扰,让主席不得不暂时停下工作。 即便在养病期间,毛主席依然坚持接见这位"广西女儿"。他们之间的谈话不再是高谈阔论,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段时期的相处,更像是普通的父女之间的往来。一个关心父亲的健康,一个牵挂女儿的生活。 不幸的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遍全国。 岑荣端立即从广西赶回北京,参加了追悼会。她以"广西女儿"的身份,成为了首批参加追悼的人员之一。 这个特殊的称呼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开始猜测,她是否真的是毛主席的亲生女儿。 为了澄清这个疑问,岑荣端接受了媒体采访。她讲述了这十八年来与毛主席之间的故事。
1959年毛主席请吃饭,闲聊时曾志见主席兴致尚佳,于是追问:主席,我在南昌见到一
【12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