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42次列车正开往成都,车上的乘客都已进入梦乡。然而当列车驶出隧道时,司机却被眼前一幕,吓得冷汗直冒。驾驶着这趟列车的王明儒司机,本应安全驶入奶奶包隧道,却在隧道口发现了一片漆黑,完全看不见铁轨,前方竟是一片悬崖深谷和湍急的河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王明儒立即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挽救了数百名乘客的生命。 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铁道兵战士。 至今,每年都有不少曾经参建的老兵重返曾经的战斗地点,祭奠那些在建设过程中牺牲的同袍。 1981年发生的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至今依然令人震撼。 这起事故发生在成昆铁路的一个特别险要路段,导致了275人死亡或失踪。 这起事件源自大渡河上游的一场暴雨。 这场暴雨引发了山洪,随后造成了泥石流沿着河流涌向了下游的利子依达大桥。 暴涨的洪水夹带着巨石,摧毁了大桥的支撑结构。 1981年,从攀枝花市出发的442次直快列车,经过了数小时的平稳行驶。 列车途经甘洛站,按时停站,发车时也未发生异常。 然而,车站发生了意外的停电,尽管司机有所警觉,但未能立刻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按照常规行驶。 在经过一系列列车会车后,前方与后方的通讯出现了断裂。 经过尼日站,驶入奶奶包隧道后,司机王明儒猛然发现前方的护路房倒塌,随后他发现通往利子依达大桥的轨道不见了。 意识到发生了危险的他,急忙施加刹车。 然而,由于桥面下坡段的坡度过大,列车未能及时停下。 在接下来列车急速脱轨,先是13号行李车厢、12号邮政车厢,以及部分客车车厢掉落到大渡河中,而其他车厢则受冲击剧烈翻覆。 车厢倾斜,旅客被堆叠在一起。 司乘人员并未放弃。 他们组织旅客展开自救,点燃枕木照亮黑暗的车厢。 第11号车厢内,七个幸存者被紧急救出。 然而,随着一次泥石流的袭击,随着车厢再次被猛烈冲击,剩余的几名幸存者也未能幸免。 参与救援的铁路部门人员和武警,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坚持进行抢救。 李德祥和金瑞蓉两位英勇的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拼尽全力将最后一名负伤旅客救出。 在他们脱离车厢的那一瞬间,第11号车厢已被湍急的河流吞噬。 列车司机王明儒,是这场悲剧中的英雄之一。 年过半百的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在生死关头,他果断地采取了紧急刹车的措施,尽管最终未能完全阻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王明儒被追认为烈士。 另一方面张天智与妻子得知自己女儿乘坐的442次列车出事的消息时,内心如遭雷击。 急忙启程前往事故现场。 他们知道,在如此严重的灾难面前,生还的希望微乎其微。 到了事发地点后,车厢脱轨翻覆,桥梁断裂,四散的尸体令人心碎。 一些旅客的亲人正在极力辨认遇难者的身份。 原本位于11号车厢的女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正当他们几乎放弃希望时,广播中传来消息:11号车厢的七名幸存者中,竟有一位十岁的女孩,名字是张璧。 张天智夫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 当他们赶到指定地点时,发现自己的女儿竟然安然无恙,且没有受到重伤。 原来,事发前,张璧去厕所的时候,恰好避开了事故的直接冲击,幸运地逃过一劫。 车厢虽然受到了猛烈撞击,但因为厕所在车厢的高处,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张璧受了些小伤。 这场灾难夺去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包括张璧的亲戚。 与她同行的七人中,只有她一人幸存,其他亲人不幸遇难。 事故后,成昆铁路暂停了15天的运营,经过全力抢修,才得以恢复。 如今,新成昆铁路的建设历时十多年,终于在2025年全线通车。 铁路起点为成都南站,途经多个重要城市,连接了四川和云南两省。 此线路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成都至西昌、昆明等地的旅行时间,分别为3小时、5小时、7.5小时。 新成昆铁路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 特别是在吉新隧道和小相岭隧道的施工中,工程团队克服了流沙地质和大量涌水问题。 新成昆铁路不仅优化了交通结构,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成都到底有几个机场?竟然多达两位数——11个机场!除了天府和双流这2个大型机场,还有9个隐藏款!
【1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