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如果想保住性命,得注意几方面。首先,他需要得罪的人少一些,尽量避免与权臣发生

雨落松谈体育 2025-04-12 15:15:15

韩信如果想保住性命,得注意几方面。首先,他需要得罪的人少一些,尽量避免与权臣发生冲突。再者,他可以加强与皇帝的关系,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与支持。此外,他最好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才华,适当低调一点,让自己不那么显眼。最后,能多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赢得百姓和朝中重臣的好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刘邦的角度来看,韩信的死亡有几大理由。首先,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威胁到刘邦的统治,可能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力不稳。其次,韩信在战争中获得的名声,使得他在士兵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引发反叛。此外,刘邦担心韩信可能另有所图,或者在未来某个时刻与他争权夺利。最后,韩信与权臣之间的关系若处理不好,可能导致一些权臣对刘邦的忠诚动摇,所以提前解决韩信的威胁,是对自己权力的保障。 这家伙年纪还小。 西汉建立的时候,刘邦和他的老部下萧何、樊哙、曹参、夏侯婴都快六十了,甚至小刘邦的吕雉也过了四十。而韩信那时候才刚三十出头。 二、这个人真是厉害。 项羽一死,韩信可以说是当时的顶尖军事人才了。要是刘邦还在,聚集各方势力或许还能对付得了韩信。但是一旦刘邦去世,不管是彭越、英布这些诸侯,还是刘邦的嫡系将领灌婴、周勃,想跟韩信单打独斗,那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三、这人真是太能忍耐了。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赏漂母,百钱辱亭长,当时的人们都觉得韩信是个能忍辱负重,但又是个细心记仇的人。在刘邦被贬为淮阴侯之前,韩信对他忠心耿耿,但之后心里是否有怨恨,这可是刘邦、萧何、张良、吕雉都说不清楚的事儿。 当年遭受胯下之辱那种巨大的羞辱,韩信拍拍腿上的灰就走了。如今无论他怎么谦逊、如何避开风头、怎么选择隐居,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他是不是又在忍受什么? 想想这样一个能打又能熬的人,忍耐了整整十年,等老一辈人都走了,他再来个快意恩仇,谁还能控制得住他呢? 四、刘邦的接班人真是太没骨气了。 不管是如意还是刘盈,他们的宽仁和聪明都没用,军事上真是一点不行。当年英布起义时,刘邦一度想让刘盈去打仗,结果吕雉竟然说了句让这小子去就像让羊去对付狼,惹得刘邦当场气得拍腿大骂:我就知道这小子没骨气。最后还是他不得不带病亲自出征。 所以,刘邦最后杀掉那些异姓王,完全是根据继任者的怂程度来决定的。只要是水平高于继任者的将领,几乎都没能逃过一劫,更何况韩信了。 如果从刘邦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几点可以让韩信活下来的理由: 杀了韩信,可能会引发政治或军事的动荡吗? 其实没啥,这人想杀就杀。韩信在刘邦的军队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直接升为统帅,根本没时间去搞什么个人势力。刘邦只要一拿到韩信的兵符,就能随意调动他的部队,几次就能把他的兵权剥夺掉,韩信根本没法反抗。 再说了,韩信本来就是刘邦团队的外来者,他没有自己的私兵,也没什么家族背景,身边也没跟着什么结交多年的兄弟,真的是孤身一人。 谈到韩信的危险,主要在于他本人,而不是他背后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了结他,确实是个最划算的解决办法。 二、杀韩信,是否会自毁长城呢? 这个可能性确实有点大。实际上,除了韩信,还有英布、彭越、臧荼、张敖以及韩王信这些异姓王的势力,加上匈奴,都让刘邦的中央军感到相当棘手。这也是刘邦一直在犹豫,没敢动手杀韩信的原因之一。 不过,项羽一死,刘邦也是个能打的人,真要杀了韩信,刘邦心里想着自己带兵也能搞定;再说吕雉不行,儿子也不行,因此对所有能打的人都得多加提防。 结果就导致刘邦其实不想动手杀韩信,但也懒得特别去保护他,而吕雉反倒是想着越早把韩信解决掉,心里才会越踏实…… 不过这个可能性最多也就能让韩信活到刘邦去世之前,或者是异姓王被清除之前,历史上恰好是在公元前195年。 也就是说,这个理由顶多能让韩信延续个两年的生命。 三、杀了韩信,会遭到狡兔死、走狗烹的骂名? 这也是刘邦迟迟不敢动手杀韩信的一个原因。如果韩信一直没反应,整天窝在家里自我反省,估计能活到公元前195年吧。 不过,韩信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在封建社会,叛变可是个大罪。从他谋反的那一刻起,西汉朝廷就不再是在处置功臣,而是在铲除叛徒了。 师出有名,气势磅礴。 所以说,像韩信这样的角色,年轻又能打,还特别会隐忍,确实是挺危险的。不过呢,他又没啥势力和兵权,不会造成太大动荡,让人觉得直接了当地解决掉他,真的是性价比高、稳妥的一条路。 安全和直截了当,这对政治家而言,永远是最吸引人的选择。 自从公元前203年韩信选择不背叛汉朝,他的命运就已注定。随后的种种努力,只是为了决定他究竟是公元前197年还是公元前195年去世。 路怎么走,一直都是凭自己决定的。

0 阅读:22
雨落松谈体育

雨落松谈体育

雨落松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