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近-推远法:增加调节幅度、强化调节训练
邦鼎聊健康
2025-04-12 15:48:29
2023年我曾经讲过这个方法,今天重新梳理再讲一遍,简化一下训练方式,反转拍移近-推远法,全名可以叫作“负镜移近-正镜推远法”(我自己设计的一种方法)。之所以没有单独的负镜移近法,是因为正镜推远法单独用没问题(放松用),但是负镜移近法单独用会有问题,必须结合起来,所以叫“负镜移近-正镜推远法”,简称:移近-推远法。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首选准备一副 ±2.00D 的反转拍,以及视标卡。
训练步骤
正镜推远,开启放松之旅:拿起反转拍,用正镜(放大那一面)观察视标卡。将视标卡放在距离孩子眼睛30 - 40厘米的位置(如图,起始位),这个距离能让孩子轻松看清视标。接着,让孩子专注地看着视标,缓慢将视标卡向远处推移。随着距离变远,视标会慢慢变得模糊。当视标刚刚出现模糊时,让孩子停留片刻,努力尝试看清。要是还能看清,就继续推远,直到视标完全模糊,再也看不清为止。然后,继续盯注视标卡,将视标卡逐渐移回起始位。
负镜移近,强化调节功能:视标卡到达起始位置后,把反转拍翻转为负镜(缩小那一面),将视标卡逐渐向孩子眼睛移近。孩子要始终保持视标清晰。当视标卡移至距离眼睛10 - 15厘米时,暂停一下,随后将视标卡逐渐移至起始位。随后,反转拍翻至正镜,继续正镜推远,重复上述步骤训练。
图片
背后的科学原理
正镜推远:放松睫状肌,缓解调节疲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正镜推远训练,当视标卡被推至50厘米以外,调节需求为0,睫状肌得到充分放松。这和健身后拉伸肌肉的道理一样,缓解睫状肌疲劳,可以逐渐推至50~60厘米。
负镜移近:增强调节力,提升抗疲劳能力
根据调节需求公式,当视标卡移近至15 - 10厘米时,调节刺激达到6.67D - 10D。再加上反转拍负镜的2.00D,总调节刺激强度达到8.67D - 12D。这就好比让睫状肌举哑铃,调节刺激强度其实就是哑铃的重量,通过不断增加调节刺激,锻炼睫状肌的力量,提升眼睛的调节幅度。
注意:训练时,先进行单眼训练,再进行双眼同时训练。要是孩子难以坚持,可以让孩子阅读的方式进行。要注意的是,开始和结束最好都用正镜推远,也就是正镜推远开始,正镜推远结束(自己体会里面的意义)。移近 - 推远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享给需要的家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