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还是老的辣!”上海,父亲花2400万给儿子买婚房,3个月不到小两口就离婚,女方分走1500万,但父亲技高一筹,买房时留了一手。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小刘和女友小张恋爱多年,谈婚论嫁时,小张提出必须在上海市区有套房。 面对动辄千万的房价,小刘只能向父亲求助。 刘大爷心疼儿子,二话不说转账2400万让儿子全款买房,但他也多了个心眼——要求儿子签下一张1500多万的借条。 这一举动看似不近人情,却成了日后维权的关键。 婚后不到三个月,小两口因矛盾离婚,更令人意外的是,小刘在离婚协议中承诺给前妻1500万补偿。 刘大爷得知后彻底懵了:自己掏空积蓄买的房,儿子竟轻易分出一大半? 他立刻将两人告上法庭,要求偿还借款。 法庭上,小张坚称这笔债务与自己无关:“借条是婚前签的,凭什么让我还?” 但法院的判决却出人意料:虽然债务形成于婚前,但购房时间与结婚时间紧密衔接,且婚姻存续仅三个月,离婚协议中高额补偿明显异常。 最终,法院认定小张需承担共同还款责任,但以1500万为限——恰好抵消了她要分走的金额。 这场官司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感叹老父亲未雨绸缪:“现在结婚像开公司,没点法律意识真不行。” 也有人质疑婚姻动机:“三个月赚1500万,这算不算职业风险?” 事实上,这类“短婚高离”现象并非孤例,随着房价高企,房产逐渐成为婚姻中最敏感的资产。许多父母倾尽一生积蓄为子女购房,却因缺乏法律意识,最终在子女离婚时血本无归。 刘大爷的“借条策略”,本质上是对现行婚姻财产制度的一种防御——当《婚姻法》强调“婚后共同财产”时,那张薄薄的借条成了划分婚前个人债务的关键证据。 不过,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当年轻人把“有房”作为结婚硬门槛,当婚姻被物化为财产重组,感情反而成了最脆弱的变量。 有律师坦言:“现在处理离婚案,要先看购房转账记录,再谈感情破裂证明。” 这种本末倒置,或许比财产分割更值得警惕。
“姜还是老的辣!”上海,父亲花2400万给儿子买婚房,3个月不到小两口就离婚,女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12 16:12:28
0
阅读:415
秋风秋雨
借条1500万,视频截图1980万及其利息,哪里多出来的4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