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毛主席坐敞篷车接见群众,这军大衣一穿,确实更加威武霸气。 1949年1

文山聊武器 2025-04-12 20:14:27

60年代,毛主席坐敞篷车接见群众,这军大衣一穿,确实更加威武霸气。 1949年12月,毛泽东应邀前往苏联参加斯大林的七十岁寿辰庆典。在这一行程中,毛泽东不仅受到热烈欢迎,还对苏联的重工业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这里每几分钟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制造过程的高效和规模让毛泽东深感震撼。在随后的讨论中,他向随行的代表团成员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中国也要建立像苏联一样的大型工厂。 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经济援助请求,旨在通过两国签订经济合作协议,获取苏联在工业建设方面的支持。然而,因涉及两国条约的条款问题,谈判初期进展缓慢,苏联方面的回应十分谨慎。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之后,情况开始有了转机。 多个国家陆续宣布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让斯大林开始重新审视毛泽东的提案,终于愿意就援助问题与中国展开实质性的对话。 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赴莫斯科支援谈判。经过几轮讨论,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具体的援助项目。 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署,其中包括156项工业项目的合作安排,而苏联将为中国建设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提供技术和设备。这一协议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起点。 除了经济援助的协议,苏联还赠送了一辆吉斯牌防弹轿车给毛泽东,这辆轿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豪华的汽车之一。它成为毛泽东的专车,并通过专列运送回中国。 然而,毛泽东对这辆轿车的关注相对较少,他更加重视的是能够生产这种高端汽车的斯大林汽车厂,这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一大目标。 与苏联达成协议后,毛泽东进一步指示中国机械工业部启动汽车工业的筹建工作。1950年3月,汽车工业筹备组在北京成立。 筹备组成员的组成非常多元,既有从旧中国战时根据地调来的干部,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起初,筹备组的人数仅为三十多人,但随着工作推进,人员不断增加,最终达到近两百人。 筹备组的任务艰巨,但他们迅速取得了突破。中国的汽车工业筹备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然而,国民党在战时遗留的部分汽车生产设施为筹备组提供了关键的帮助。这些设备主要是美国援助的物资,经过盘点发现,已有1835台设备可以投入使用。 此外,筹备组还在昆明的一座山洞中发现了大量的汽车生产图纸,这些图纸是国民党从美国公司购买的设计方案,其中涵盖了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 筹备组还通过调查,找到了曾在国民党汽车工厂工作的工人,进一步获得了关于汽车制造的关键资料。通过这些努力,筹备组掌握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后续的汽车厂建设奠定了基础。 到1953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制造汽车是重点工程之一。 选择厂址是建设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筹备小组经过深入考察,最终选择了长春市的孟家屯作为建设地点。这个地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关东军的驻扎地,尽管战火摧残了许多建筑,但这里仍然具备建立重工业厂区的潜力。 长春较少工业建设的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选择。经过修复,残存的建筑被用于作为工厂的指挥中心,为工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然而,时间的压力也在不断逼近。中国重工业部原本预定四年完成建厂任务,但在咨询了苏联相关部门后,经过多方协调,决定将建厂时间压缩至三年。 为了制造这台重型机床,苏联特别建设了一个大型生产车间,甚至动用了全体铁路系统,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运抵长春。在设备运输过程中,由于中苏两国铁路轨距不同,苏方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调整,经过无数困难,最终成功将设备运送到长春。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毛泽东亲自为工厂题词。工厂的建设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也是全国各地工人、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的成果。 三年后,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在这里下线。次日,首批解放牌汽车驶出工厂,标志着中国终于实现了自主制造汽车的目标。 1958年,毛泽东亲自视察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对工人们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轿车生产的目标。 随后的几个月里,工厂集中力量研发轿车,终于在同年5月迎来了第一辆国产东风轿车。毛泽东兴奋地坐上了这辆国产小轿车,展示了他对国产汽车的极大兴趣和支持。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国产的红旗牌轿车首次亮相于天安门广场,成为国庆阅兵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欧阳敏. 《中国汽车的故事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2021

0 阅读: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