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来西亚突然撕毁东海岸铁路协议,这一举动惹怒中国。 2018年8月

熹然说历史 2025-04-12 21:28:39

2018年,马来西亚突然撕毁东海岸铁路协议,这一举动惹怒中国。 2018年8月,马哈蒂尔乘坐专机抵达北京,这位94岁高龄的马来西亚总理神情复杂。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宣布暂停中马东海岸铁路计划,引发了国际舆论的轩然大波。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正是向中国政府解释为何要叫停这个总投资高达55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859亿元)的项目。 那是在2017年8月,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一片欢腾。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与中国交建集团代表共同出席了东海岸铁路计划的开工揭幕仪式。这条全长668公里的铁路线被视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泛亚铁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这将是中国铁路标准首次进入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为何如此迫切地需要这条铁路?这得从该国的基础设施现状说起。尽管马来西亚已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其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当地铁路系统仍在使用一百多年前建造的米轨铁路,居民出行严重依赖私家车,造成了令人头痛的交通拥堵。此外,马来西亚被蒂迪山脉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亟需交通网络连接两地,促进均衡发展。 项目启动之初,各方预期都很乐观。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中国交建负责建设,马来西亚政府则期待着这个大型基建项目能为当地创造8万多个就业岗位。然而,政治的风向却在2018年初突然转变。 2018年5月,94岁高龄的马哈蒂尔出人意料地赢得大选,第二次担任马来西亚总理。上任后不久,他便迅速展开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而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东海岸铁路计划。随着项目暂停的消息传出,中国工程团队被迫撤离现场,整个项目陷入僵局。 国际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度迅速攀升,尤其是在马哈蒂尔随后访问日本并出席论坛后,西方媒体纷纷报道马来西亚"背叛"中国、转向日本寻求合作。有分析指中国在这一事件中"吃了大亏",也有声音质疑马来西亚是否陷入了债务困境。 当马哈蒂尔2018年8月踏上北京的土地时,他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解释为何要取消中马东海岸铁路这个重大项目。在为期五天的访华期间,他首先表明了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立场,随后坦承马来西亚正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需要解决前任总理纳吉布留下的债务困境。 "如果中国同意,马来西亚政府可能以缩小东铁项目规模来继续这项工程。我们正尝试做的是,确保中方不会亏钱,但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马哈蒂尔的这番话透露出他并非完全拒绝项目,而是希望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然而,取消合同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根据后来的计算,违约金额高达3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0亿元)。这个天文数字让马来西亚政府陷入两难:一方面无力支付如此高额的违约金,另一方面如果一意孤行不履行合同义务,又将严重损害国家的国际信誉。 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林冠英当时就公开表达了对取消项目的担忧。他指出,马方已经投入了约20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25亿元),贸然取消项目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事实证明,林冠英的顾虑是有道理的。 在权衡利弊后,马哈蒂尔政府最终选择了妥协。2019年,中马双方重新坐到谈判桌前,就项目的继续推进达成了新的协议。双方同意适当缩减项目规模,以降低马来西亚方面的财政负担。这一转变不仅避免了高额违约金的支付,也保全了马来西亚的国际信誉。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危机反而促使中马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联合声明》中确认将在货币互换、互联网信息、农产品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回顾马哈蒂尔的对华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多变的轨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他领导马来西亚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九十年代,他又公开驳斥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然而在2003年首次卸任后,他曾发表过一些被视为"反华"的言论。再次上任后,尽管一度取消中资项目,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务实合作的轨道上。 东海岸铁路项目的重启证明了经济利益和战略考量最终战胜了政治因素。截至2024年,该项目已完成超过50%的工程量,预计将在2026-2027年正式通车运营。据统计,仅在建设阶段,这一项目就已经为马来西亚拉动了2.7%的经济增长,其积极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