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0年代,赵本山和潘长江,以及另一个友人,一张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本山大叔穿

戴梦维沐沐 2025-04-12 21:43:03

这是80年代,赵本山和潘长江,以及另一个友人,一张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本山大叔穿你的西装,潘长江则穿着皮夹克,看起来非常有年代感,打扮完全可以用“潮人”来形容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80年代初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瞬间。照片中,本山大叔一身笔挺西装,显得格外正式;潘长江则穿着当时流行的皮夹克,满是年代感;旁边的友人也是当时东北文艺圈的人物。这张照片拍摄于他们成名之初,正是《大观灯》风靡东三省后不久。 这条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80年代初,25岁的赵本山和潘长江先后来到铁岭县评剧团。那时团里住房紧张,潘长江被安排在厕所旁边的铁皮屋,赵本山则住在收发室。冬天冰冷刺骨,夏天暴晒成蒸笼,更不用说厕所改造的房间里,夏天蚊虫肆虐。多年后,潘长江的女儿潘阳回忆起父亲那段日子,直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真正改变他们命运的是《大观灯》。当时传统评剧日渐式微,两人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巧妙融合了评剧、相声、双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全新的表演。赵本山扮演瞎子,潘长江扮演瘸子,一来一往的对话充满了烟火气息,深受东北观众喜爱。 "演了那么多场《大观灯》,没有一场是一样的。"潘长江后来回忆道。这话不假,因为赵本山有个习惯,爱在演出时临时改词加词。这要求搭档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否则接不上他的表演。而且赵本山还有个特点——喜欢喝酒。有一次演出前,他居然喝了一斤四两白酒,让潘长江担心坏了。更糟的是,潘长江对酒精过敏,却要面对赵本山呼出的阵阵酒气,两人晕晕乎乎才把节目完成。 他们的艺术道路起点虽然相似,背后的故事却大不相同。赵本山出身贫寒,童年时常常一个人在雪地里砍柴,拉着爬犁卖到十里外的镇上,为的是攒够学费。他学艺的初衷是为了谋生,为了养活自己。而潘长江则是受父母影响,父母都是评剧演员,他从小看着父母演出长大,对评剧产生浓厚兴趣。虽然父母希望他找个轻松的工作,但他执意要学,甚至偷偷练习到把五个手指都磨破。 赵本山从小就展现出表演天赋。他的二叔是位盲人,常在炕头给他讲《聊斋》里的故事,教他唱戏。后来村里来了知青,组建了文艺宣传队,赵本山常去那里玩耍学艺。在宣传队负责人王永和的指导下,他学会模仿各种人物形态,包括老年人的行走坐卧,盲人的基本特征,甚至学会了各种动物叫声。他在小品中那个经典的老太婆形象,上嘴唇板死,用下嘴唇产生动作的嘴形,就是那时学会的。 从那张80年代的珍贵合影出发,时间快进到春晚舞台。1990年代初,春晚成为赵本山和潘长江事业的真正分水岭。他们从默契的搭档逐渐转变为舞台上的"竞争对手",各自带着团队登上这个全国瞩目的平台,虽然表面维持着和气,但暗地里免不了较劲。 2001年春晚,发生了一件体现两人情谊的事。当时黄宏的小品超时5分钟,导演组急了,考虑砍掉潘长江的节目。赵本山得知后,心生不忍。这是潘长江和闫学晶的合作,也是闫学晶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机会。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立即对词改词,硬是从自己的节目中省出4分钟,给潘长江争取了上台的时间。这一举动,让潘长江倍感温暖,两人的友谊得到进一步深化。 舞台下,两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形成了鲜明对比。酒,成了展现这种差异最明显的例子。潘长江因酒精过敏,滴酒不沾。有次到部队慰问演出,部队首长一定要敬酒,潘长江拒绝后直接离席回房。他解释道:"首长,我晚上还有演出,我是为人民子弟兵演出,如果喝酒进医院了,还怎么演?"这份坚持体现了他对表演的敬业。 赵本山则恰恰相反,他的酒量在东北几乎无人能敌。有一年在山东荣成演出,主办方老板打赌:"赵老师,听说你很能喝,如果你把我喝倒了,我送你辆新车,如果你输了,7场演出免费。"结果两人一共喝了7瓶白酒,老板被送进医院,而赵本山依然参加了当晚的演出,丝毫不受影响。 他们的婚姻生活同样截然不同。潘长江一生只有一位妻子杨云,尽管他成名后也有过婚姻危机,想找更年轻漂亮的伴侣,但最终还是被妻子的耐心和智慧感化,度过难关,继续携手前行。赵本山则经历了两段婚姻,成名后与原配离婚,娶了现在的妻子马丽娟,生育一对龙凤胎。这成了他心中的疙瘩,他常告诫徒弟们成名后不许离婚不许抛弃糟糠之妻,以免重蹈他的覆辙。

0 阅读:21
戴梦维沐沐

戴梦维沐沐

戴梦维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