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老兵莫仁芳105岁,现居住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麻阳村。生于1920年6月1

三分的戏说 2025-04-12 22:06:40

百岁抗战老兵莫仁芳105岁,现居住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麻阳村。生于1920年6月1日,1938年参军到河南开封抗战前线与日军混战五天五夜,受伤后回到后勤部养马,伤愈后调到炮兵排当排长。参加长沙会战拇指受伤,左指被炸断,胸口被子弹打伤后退到桂林。莫老参加抗日战争七年,走过五省,参加无数战斗。后来跟随莫树杰参加解放军。 麻阳村晒谷场的阳光里,莫仁芳总爱把假肢卸下来晒晒。铝制关节在竹椅上泛着冷光,倒像件未完成的雕塑作品——这具身体里嵌着三块弹片、五道刀疤,左胸腔的凹陷处还住着1938年开封城的硝烟。村委会送来的轮椅被他改造成移动弹药箱,扶手夹层里塞着泛黄的《步兵操典》,书页间夹着朵风干的野菊,花瓣边缘焦黑如当年战壕外燃烧的田野。 养马的日子藏着惊心动魄。1940年衡阳郊外的马厩里,莫仁芳发现战马突然集体绝食。这个读过私塾的"马倌"舀起饲料细闻,青草味里混着苦杏仁气息——日军投毒的阴谋败露在牲畜的直觉里。他连夜带着马群转移时,月光把马尾扫出的尘烟染成银色飘带,二十里外的军火库在黎明前化作冲天火光。 炮兵阵地的数学之美让他着迷。长沙会战期间,莫仁芳用算盘计算弹道轨迹,黄铜算珠碰撞的脆响与炮弹出膛的轰鸣二重奏。有次观测镜被弹片击碎,他闭着眼凭风向调整仰角,三发炮弹竟精准端掉日军机枪巢。士兵们传说他的右手拇指残留着神秘触觉——那截在长沙炸断的指节,至今还在荣军院的玻璃罐里微微颤动。 最戏剧性的转折藏在1944年桂林城破的雨夜。莫仁芳带着三门山炮撤往金城江,途中把炮管拆解成农具零件,伪装成逃难百姓的扁担。经过六寨镇时,某个裹着头巾的农妇突然用暗号接头,他这才知道肩上的"锄头柄"里藏着加密的兵力。二十年后他回到这里定居,发现当年接头的晒谷场,正是现在自家菜园的位置。 如今的莫仁芳活得像个行走的抗战博物馆。他给曾孙辈讲战术时,总用苞谷粒在饭桌上排兵布阵,讲到激动处假肢敲得桌面咚咚响。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最爱看他演示"绑腿快拆法",93岁的老腿肌依然能在三秒内完成战术动作。村委会要给他换智能假肢,他摆摆手:"铝合金的够用,又不是要跑过子弹。" 某个春日下午,摄影师捕捉到震撼画面:莫仁芳站在自家木楼前,残存的右手拇指与假肢食指比成枪形,对准天际线处的重峦叠嶂。阳光穿透他军装上的弹孔,在斑驳墙面上投射出密密麻麻的光斑,仿佛当年炮兵阵地的坐标网格。此刻的寂静比任何冲锋号都震耳欲聋——那些嵌在山河间的记忆,正通过这个105岁的身体导体,向未来传输着永不消磁的民族基因。

0 阅读:52
三分的戏说

三分的戏说

新年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