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征125%的关税后,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再对中国继续加征关税了。 这个看似反复无常的表态,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先让你痛,再让你更痛”的战略思维——就像是在磨刀霍霍,想让对方麻木,等到关键时刻狠狠一击。 特朗普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通过不断制造压力来压垮对方。加关税一开始,确实让中国感到不小的痛苦,特别是在中国的一些重要行业上,美国通过提高关税逼迫中国做出让步。 可问题是,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迅速做出了反应。 美国虽然加关税,但对中国的打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致命,因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制造业、科技以及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于是,特朗普虽然加了关税,却发现没能达到完全压制中国经济的效果,反而一部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开始感受到价格上涨和成本增加,自己也承受了“痛”。此时,他开始认识到,直接的关税战并不是“决定性武器”。 接下来,特朗普公开说不再加关税,可能是一种策略上的“缓兵之计”。 他暂时放松了压力,看似给对方一个喘息的机会,实际上是为了给中国带来心理上的麻痹,尤其是在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可能觉得这场贸易战已经达到顶峰,接下来不会再有更大的冲击。 因此,在看似撤回的关税加码后,特朗普实际上给了中国一个错觉——他放软了政策,不再继续加重打击。 但这里的“策略”并不简单。特朗普这种“暂时不加”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压制中国的目标,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先让中国放松警惕,等到适当的时机,他会再度加大压力。 就像他当初加关税时的策略一样,一开始加的是轻的,逐步递增到125%,目的是让中国在每次加税后都觉得“差不多了”,然后等到最关键的一刻,一击致命。 如果看整个过程,特朗普的思路其实是很清楚的:一方面,通过关税来削弱中国的贸易优势,另一方面,拉长战线让中国慢慢适应经济的压力,再利用这个时间差,让中国的耐心和反应变得麻木。 然后再选择时机,或者通过其他经济手段,比如强制转移产业链、打压科技进步、加大金融制裁等,再给中国致命一击。 这种策略,其实很像心理战的打法。首先让对方习惯“痛”,再在对方最不设防的时候,从侧面打击,达到彻底击败对方的目的。所以特朗普说不再加关税,实际上是让中国暂时放松警惕,等到他需要的时候,还能再度施加更大的压力。
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征125%的关税后,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再对中国继续加征关税了
甜心萌熊仔
2025-04-13 00:18:01
0
阅读:65